“新课标新教材的落实年代”—昆十中历史组参加盘龙区教研

陈华平
创建于2023-09-27
阅读 5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9月27日,昆十中初中历史组参加昆明市盘龙区进行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盘龙区教研员安海山老师主持,并邀请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蔡敏慧老师进行主题为“新课标新教材的落实年代”的研讨。

蔡老师首先从问题的提出、新课标解读、新教材与课标的对标三个方面向大家解读新课标,发动大家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蔡老师向大家展示并解构了近几年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并依据课标精神指出目前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首先关于基础知识的处理上,我们应明确:基础知识并不单单是简单的事实复述,它应分为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事实性知识。事实性知识即事件发生的基本时间、地点、人物等;概念性知识是对某一历史概念的解释,如“小农经济”;程序性知识即历史学科中解决历史问题的思维训练。而我们在教学中对基础知识的落实与认知是不足的。

其次应坚持精简作业,不做太多无用的作业,不做惩罚性作业。

另外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作的“背诵资料“是生硬的单调的、机械的,并不能概括形象的、复杂的知识点。

而考试中也存在某些问题的问法不良现象,例如选择题的问法“…是…”属于封闭式的问题,不利于思路的开放。选择题也要坚持开放性,做到有情景,有思维的训练。

总之,目前我省的精选课质量与数量仍和沿海发达省份仍有较大差距。精品课的特征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而我们目前所进行的课程中仍存在学生思维的参与少等问题。我们所提倡的大单元教学等教法都是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们的教学仍要向知识型素养型转型,扩大精品课的遴选规模。

学生在考试中答题思路单一往往是因为“时空观”的建立不足。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应该放在具体的时空背景里面。接下来蔡老师以一个案例:如何阅读“公元前221年”来讲解课程标准要求的落实。蔡老师现场展示了如何围绕这个案例进行课程设计。并现场请老师解答这一时间的历史意义,强调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的沟通互动中不存在对错才能鼓励学生参与互动。

历史教材是由历史学素养与人文学素养两条线编纂的,公元前221年的历史学本质有代表中国历史进程,具有丰富的历史真相,历史经验,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的丰富内涵。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用课本中的知识论证“公元前221”年的历史意义,取代枯燥的背诵,其实就是在采用“做中学”的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最后,蔡老师以初中历史第一课为例解读了课标与教材的对标。

昆十中历史组全体初中教师认真参与了此次教研。

阅读 5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