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高考备考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促进高三教学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提升高三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9月26日下午,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科化学教研员付士林老师莅临临沂第二中学校本部,进行高三化学教学视导工作。高三全体化学教师,高一、高二部分化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课堂教学展风采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校高三年级主晓洁老师运用生活中的补血剂——硫酸亚铁这一情境导入,开启了《实验专题复习——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制备及性质检验》的课堂教学,这是一节基于创设真实情境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任务型课堂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主老师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发挥情境式的教学手段,以“设计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方案”、“选择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提取硫酸亚铁铵晶体”、“硫酸亚铁铵定性定量分析”、“硫酸亚铁铵性质检验”五个驱动任务为引领,将学生置身于真实、有意义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会从题目设问、流程、文字、表格等方面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连接实验装置图、学生模拟演示实验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对比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特有的魅力,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特征相适应,呈现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教学方式,使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中,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研讨交流促提升
在展示课结束后,开展了座谈活动,高三全体化学教师和高一、高二的备课组长参加了座谈。
首先,市教科院付老师对展示课进行了点评。付老师从落实新课程目标、课堂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等多个环节进行交流,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付老师指出,本节课教学设计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向明确,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立足高考备考,聚焦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是一节切实高效的一轮复习实验专题项目式教学课例。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素养为本的教学策略,注重素养导向的“任务驱动—问题引领—模型构建—拓展提升”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通过学生自发、自主地学习、探究、合作与展示,达到自主构建知识、体验过程、形成能力教学方法。在肯定优点的同时也有针对性地指出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要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应用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对于对点训练、精选习题给予中肯的建议。
其次,付老师对如何扎实做好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给予专业、细致的指导。他指出备考过程中,一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和知识结构化构建,要以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一核、四层、四翼”,强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考查要求;二要注重创设真实复杂有效的教学情境,继续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核心价值引领;三要注重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对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付老师指出能力和素养考核是近几年高考改革的主要方向,情境是任务创设和评价的载体,巧妙地创设真实的、具体的、信息支持充分的评价情境,是提高核心价值和能力素养考查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同时对于精准练习、备考策略等方面提出建议,付老师倡导要深入研究高考题,高考真题是理解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是高考评价理念的具体体现。做真题是理解高考最直接的方式,通过真题可以理解学科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理解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之间的一致性。研究高考真题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又是高中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应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的研究融为一体,促进教、学、评一致。
最后,付老师对于我们学校市学科基地建设提出建议,努力构建富有二中特色的优秀的校本资源,积累优质教学资源。课例教研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已成为连接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师实践智慧的桥梁,能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可以通过观摩丰富的优质课例,对照自己与名师之间的差距,反思启发教学智慧,以高要求的教学目标驱动教学实践。同时,将优质课例进行成果转化,撰写教学教研论文,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教研效果。
付老师的指导为我们高三备考指明了方向,帮助我们寻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备考复习效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老师们受益匪浅。会后我们重新梳理了复习思路,调整完善了复习备考策略。
砥砺前行谱新篇
本次教学视导务实、高效,为学校今后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为学校的化学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更加专业的引领,更是对学校今后全面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认真吸收、消化付老师的指导意见,不遗余力,砥砺前行,提升品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相信在市教科院的引领下,在全体高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我校定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