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碧空澄澈。在这样一个厚重和丰收的季节里,永安小学为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着力打造一支理念新、能力强、业务精的优秀教师队伍。依照农安县教育局工作要点“586战略”的指引, 聚焦教育质量这个核心,切实落实新理念、新课标、新课堂、新技术等重点任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打造高质量课堂。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从9月11日开始,开展了以“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为研究主题的三制三课教研活动。县级以上学科骨干教师和学年组组长上示范课,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的作用,为老师们创造了互观互学、交流研讨的好机会,特别是给青年教师在教学领域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例。活动目的就是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手段,关注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打造生本课堂。通过观课、评课、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各团队教研能力。
本次活动班主任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都讲数学课,同组教师参与听评课。共同研究该怎么讲、存在什么问题、如何破解等。改变课堂教学“松散、随意、无序、低效”等状态。在教学中每位教师的切入点都不同:有的以问题引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有的从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探究,掌握基础知识;有的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就发现的新问题展开研究讨论,在合作交流中增强理解数学而应用数学的信心。老师们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渗透新课标理念,课堂上既有生动有趣的实践操作,又有讨论交流,在展现自我风采的同时,也注重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和学生自我探究精神的培养。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不仅收获了知识,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英语组的老师们能认真研读教材,课堂融入自己独特的教学技巧,精彩纷呈,各具特色。都以娴熟的教学技艺、扎实高效的课堂训练,将学科素养诠释得恰到好处。四位青年教师教态大方,课堂氛围轻松愉悦,他们用亲切、优美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们爱上英语。“听”“说”“读”“写”“练”等多个维度的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力、学习力的全面发展。
科学课堂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帮助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探究事物变化的规律,并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反复探究--获取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从而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科学,科学中的生活,有效增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道德与法治组教师在“探究--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在其创设的情境下,以多种形式展开探究互动,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师生、生生及其与文本信息间的互动,将探究互动视为教与学基本呈现方式和存在状态,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究活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生活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逐步打造“以生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综合学科的教师们认真研究教材,积极备课磨课,都能从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学情精心设计教案,体现新课程理念。他们的课堂丰富有趣,或唱,或演,或游戏,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内省与感悟。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开启别样的学习旅程。
教中思,思中行,行中进。每节课结束后,教学领导及时组织了课后会诊。执教老师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随后同组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会诊,大家畅所欲言,总结了研磨课中的亮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教学领导对授课教师的成长表示肯定,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同时针对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新型教与学模式下的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老师们在磨课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团队的群策群力、各抒己见中为授课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逐步形成了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百舸争流助成长,愈经磨砺绽光芒。本次三课活动,以构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为目的,在探索、实践中完善教学模式,展现新课标视域下的课堂新样态。不仅为教师们搭建锻炼成长、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是一个深度学习、研讨与交流的过程。花有期,教无涯,研不止,让我们带着教研的收获走在丰收的季节,努力前行,不负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