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物和文化遗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以文物之力寻觅发展源流,激扬文化自信。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只有深刻了解自己的来时路,才能有底气、有自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文物,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灿烂文明,是一本“活的”教科书,从仰韶文化遗址到良渚古城遗址,再到三星堆遗址,每一件出土文物都印证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不是凭空虚构,而是历经时代沉淀后愈发博大精深,熠熠生辉。欣赏历史文物就是同古代先贤对话,就是追源溯流历史发展的根脉,文物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包含的历史信息无一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壮阔进程和中华文明不断进步和传承的历史轨迹,这些文物就如同探寻历史足迹道路上的“灯塔”,印证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以文化自信传承时代智慧,坚定道路自信。文化来源于社会,由民众所创造,反映着人民最真实的思想,它们是历史的沉淀、岁月的陈酿,更铭刻着发展的脉络、记录着文明的传承,今天要正确地使用这些文化,就需要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理念,使优秀文明成果和时代思想内涵在历史的酝酿中不断提纯、精粹,在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道路中碰撞出时代火花,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走深走实。
以道路自信点燃思想共鸣,激发复兴之志。迢迢复兴路,熠熠民族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泽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品德修养,孕育出大江东去的英雄气概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追根溯源”中继承、发展民族文化,为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让深埋在泥土中,潜藏在遗迹下镌刻着民族精神、民族价值、民族传统的文化遗产转化为推进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要充分挖掘文物蕴藏的记忆,
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为文物注入时代要义、赋予新的内涵,使文化真正“活”起来,尤其是要让广大群众在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中华文化的时代精神中锻炼高尚人格,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自觉生发出中华儿女的志气、骨气、底气,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最大“公约数”。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心怀敬仰、善于汲取、广泛借鉴,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让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不断滋养民族复兴的根基,以文化自信之光唤起亿万追梦人的壮志豪情,在新赶考路上凝心聚力、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