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就对神秘的西域,广袤多彩的景观,璀璨的丝路文明,充满了向往。大西北有着祁连山脉的高峻、青海湖的魅蓝、鸣沙山月牙泉的沙漠奇观、茶卡盐湖的天空之境……2023年6月30日上午我们从信阳坐高铁到郑州,转乘K131软卧,在7月1日早上六点多到达兰州易必思酒店和姐姐汇合。到达酒店楼下,我们点了正宗的兰州拉面,孩子们吃的津津有味,我依然不喜欢面食,凑合吃点。7点集合,正式开启青甘的旅行之路。
有人说关于浪漫,海占一半,而另一半在这里都能找到。这里除了海,好像什么都不缺。皑皑雪峰,浩瀚戈壁,辽阔草原,湖泊佳泉,它是造物者的得意之作,是伏羲氏的神来之笔,是大自然的鬼斧之功,是华夏人的承天之佑。祁连山上的冰雪,和着玉门关的春风,拂过数千年华夏文明。蜿蜒着在母亲河两岸铺开了三千里丝绸之路,这路上驼铃悠悠,薪火相传,千年而不绝。看文明缘起,秦人在此发迹,周人于之崛起,一瓦一砾都用心,承载着源远流长,体现着风土人情,民淳俗厚。
大巴一启动,就是五个多小时。终于到达第一站--门源万亩油菜花田。油菜花并不稀奇,哪里都有,随处可见,但门源的油菜花气势壮观,北依祁连山,西起永安城,东到玉隆滩,南宁大阪山,绵延不绝,宛如金黄的大海。浓艳的黄花紧贴着浩门河畔,横越门源盆地足有百公里。在高原深蓝的天空下,与远山近水、村落人家相辉映,近看远观皆为美景。
有人说,旅游的美景都在路上,这一路奔腾不息的黄河水,绵延不绝灰黄的黄土高原,让我真切感受大西北的粗犷豪放与荒凉,在家乡随时可见、充满生机的绿色,在这里却是那么的稀罕与可贵。
风景向后掠去,看到远处的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熠熠生辉,说不出的神圣与震撼。
下午两点半左右到达祁连草原上的峨堡古城驿站,目之所及已皆是绿色,漫步在草原上,轻松舒服,空气中是草原独有的味道,草的清新和牛马羊留下的气味.......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一直行走在中国大草原之一的祁连大草原之中。每年的七、八月间,与草原相接的祁连山依旧银装素裹,而草原上却碧波万顷,马、牛、羊群点缀其中,零星分布的小沼泽、湖泊让此地美不胜收!在孩子们惊叫声中,我还看到了土拨鼠,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嬉戏玩耍。
下午五点左右到达卓尔山风景区,海拔3000以上,蓝天、白云、草原、雪山等美景尽收眼底。卓尔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呈现丘陵状的草原风光,而其本身地貌又属于丹霞地貌,山体露出的地方都是赤红的砂岩,与碧绿的草原层叠交错,非常漂亮。卓尔山对面就是一山尽览四季风光的牛心山,其山顶积雪终年不化,而山下则是碧绿林海。
晚上住宿于祁连县八宝镇的永腾饭店,门口就是小吃一条街。天气凉爽仿佛三月,裹紧冲锋衣只想快点回到房间。西北主打牛羊肉,所以就近选择了酒店旁边的烧烤,羊肉串肉质鲜嫩,孩子们都吃的意犹未尽。看了菜单上的地方特色土火锅,图片拍的不错,但一端上来,心里落差很大,这不就是信阳的大杂烩吗?但信阳的大杂烩可比这168元的土火锅好太多了,区区不到十片薄薄的牛肉片覆盖在最上面,下面就是一些黄豆芽、白菜、千张等,分量极少,筷子都不敢张大了夹,尝尝味儿罢了,实在是连中评都不能给,差评。主食一窝面片汤,我还想着是怎样的一窝面呢,其实就是一大碗,还四十多块。来这儿的第一顿晚饭吃的着实不太满意,我又带着几个孩子顶着冷风找小吃去了,饭不多说,全是差评。他们说出来玩重点是玩好,吃好在其次,有道理。
第二天,七点半出发,四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在来的路上百度了一下这儿的图片,很是震撼。到达地点外面下雨了,又是冷冷的一天。坐上观光车,来到一号观景台,可能是天气的原因,现实虽与网上图片色彩差异很大,但仍然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赞叹不已。
这个植物在那边有很多,你知道是什么吗?全身都是刺,结了很多小小的果子,当我拿手机拍摄的时候,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个吃了补充维生素,还能帮助消化。真的不错,但这个是骆驼的食物吧,它叫“小果白刺”。
中午我们吃了甘肃省张掖市特有的传统面食小吃--搓鱼儿。搓鱼面又称搓鱼子,因其成品的形状中间粗、两头尖,酷似小鱼而得名,搓面鱼做法稍显复杂,吃法上可干吃,也可炒菜吃,口感劲道,相当不错!
下午我们来到了嘉峪关长城,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关口,以巍峨壮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天下雄关” 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1372年)年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万平方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有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在两门外各有一瓮城围护,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嘉峪关关城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千百年来这座雄关孤独的矗立在茫茫戈壁之中,直到嘉峪关市拔地而起,古老的关城从此不再寂寞。
晚上住宿于嘉峪关市的遇见酒店,结束了第二天的行程,明天又将出发赶往新的景点!
第三天,早上六点从嘉峪关的酒店出发,沿着祁连山脉前行。一路耀眼的雪山、纯净的蓝天白云、壮观的风车、笔挺的白杨、奇特的雅丹地貌,让人目不暇接,一路看过,不只是眼睛得到了享受,心灵都受到了洗礼:尘世中的纷纷扰扰、烦恼忧愁在这儿显得那么渺小,根本不值一提。
十点到达瓜州县,看到了久仰大名的海市蜃楼和大地之子雕像,心思很巧妙,在这广阔无垠的茫茫戈壁滩上建造这两尊雕像,一定是蕴含着深层含义,只是我不明白而已。不知道为什么,当看到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孤单单的趴着这个“大地之子”,远远的看着他,心里就会生出很难过、想落泪的感觉,有点想要拥抱他,但游人众多,围着他转了两个圈,也无法拍到一张完整的照片,罢了
中午到达敦煌,吃了特色餐“驴肉黄面”,类似于拌面,在敦煌,对吃流行一句话: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驴肉黄面是敦煌的一道名吃,号称中华一绝。“驴肉黄面”顾名思义,其实是两道菜,一盘驴肉作菜,配手工拉制的黄面作主食。
下午一点,终于到了神往已久的敦煌莫高窟。等待了一个小时,进入观影大厅。第1部《千年莫高》讲述敦煌和莫高窟的历史,张骞出使西域等历史。第2部《梦幻佛宫》着重介绍了莫高窟285、428、420、220、45、61、130号窟的细节,效果逼真,数字化展示出许多去现场都看不到的角度和内容,大赞。
来到鸣沙山脚下,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沙漠,惊奇震撼!鸣沙山东起莫高窟,西至党河口,东西绵延4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主峰海拔1715米。山体由红、黄、绿、黑、白、五色细沙堆积而成。在风力作用下,鸣沙山“经宿风吹,辙复如旧”,总是保持着一定的高度和不变的形态。千百年来鸣沙山依旧巍然屹立,鸣沙之声仍然不绝于耳。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敦煌古称沙州即得名于此。
行走在鸣沙山上,走一步退两步,就要手脚并用了。后来见别人赤着脚,我也有样学样,提着鞋,艰难的走到半山腰,坐下欣赏夜晚九点多的太阳……后来呢,我们骑了骆驼,着实体会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今天的行程就不多说啦,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