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渐退,轻寒微至,秋色宜人。为了更好的推广天津市双优课教学成果,推介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名优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依据天津市教科院的工作部署,津南区教师发展中心于9月26日在天津市小站实验中学报告厅举办天津市第十届双优课获奖教师说课初中语文专场展示活动。
津南区初中语文教研员、教育工作室领衔专家赵立欣老师,天津市小站实验中学相关领导,津南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室成员及全体语文教师出席活动。
本次说课展示活动在语文教育工作室成员、天津市八里台第一中学官靖松老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官老师隆重介绍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及诸项议程,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五位双优课获奖教师按照单篇教学、群文阅读、名著导读、综合实践的课型顺序向大家全方位展示了他们的获奖课例。目标清晰,思路明确,环节紧凑,方法得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津南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室成员、区级学科带头人、天津市八里台第一中学的孙李娟老师就双优课获奖课例《社戏》与老师们分享了题为《调动积累、对话文本,回归阅读本真》的说课展示。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本,采取问题引领法,勾连佐证法,朗读品鉴法与图文结合法等有效的学法指导突破重点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区级骨干教师,南大附中的骆维颖老师带来了1+X课型的群文阅读课《清姿雅韵探芳华》。以《爱莲说》为精讲篇目,通过朗读指导和语言赏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莲的象征义,学习古人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同时用所学到的方法阅读类文,拓展到课外,达到培养审美能力、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体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学科思政渗透的双重目标。
区级学科带头人、北闸口中学的韩程佳老师带来了《品沉郁顿挫诗风,悟忧国忧民情怀》的杜甫诗歌专题阅读课例的分享。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精讲文章,带动《石壕吏》的自学理解,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结合知人论世,朗读品味等方法,多角度感知杜甫的形象和情怀,树牢了语文学科课程思政的大旗。用心的作业设计也让双减政策咋学文学课教学领域成功落地。
区级骨干教师、葛沽一中的张瑞老师以名著复习课整合课《以比较探阅读》和老师们做交流。选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水浒传》《儒林外史》几部初中必读的大部头作品,以人物的比较和变化作为整合点,按照析人物之变、探人物之比、悟人物之异三个模块结构课堂,探究人物的性格、变化、对比,并从这些探究中去感悟作品的写作背景、内涵和作品主旨,这是在学生浅层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深层的阅读。
优秀的青年教师,小站实验中学的蒋鹏路带来《身边的文化遗产——小站文化探究》的综合实践课程。立足语文学科,围绕语文要素,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现综合实践课程对立德树人德育目标的有效落实。此次说课展示,蒋老师难得的将课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课程上的学生活动成果,课程后的作业设计和评价做了全景式的展现,将小站镇自古以来“稻因兵而起,兵因稻而盛”的文化传统与新时代的古镇发展这一课题推陈出新。
五位双优课获奖教师的说课展示后,津南区语文教育工作室的骨干成员对他们的课例进行了精当的点评。小站实验中学的张金星老师评价孙李娟老师的《社戏》一课“从能力思维再到审美体验,步步相生,丝丝入扣。思想交流的声音清亮悦耳,思维碰撞的愉悦溢于言表。”八里台第二中学的崔智娜老师评价骆维颖老师《爱莲说》1+X阅读课,强化了单元整体教学意识,梯度设计活动任务,关注朗读、诵读等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转变。咸水沽第四中学的韩伟老师评价韩程佳老师《杜甫诗二首》,高度赞誉韩老师的对杜甫诗入情入境的讲解,同时提出了小小建议,梳理教材里杜诗选篇。葛沽一中季秋颖老师从教材处理、课堂呈现、学生培养、目标达成几个方面对张瑞老师的名著阅读整合课进行了高度评价。葛沽一中的谭春红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来对地域文化和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程的研究成果,对蒋鹏路老师的《小站文化探究》综合实践课呈现出的深厚文化地域与有效实践活动给予高度称赞。
活动最后,津南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工作室领衔专家赵立欣老师进行了题为《启迪智慧 润泽生命 追求语文教育的真谛》的总结发言。赵老师欣喜地表示,双优课获奖选手展示了他们多年来对语文教育的深刻思考,对课程理念的有效实践,对语文教学的独到见解,各具风采,独具风格,体现了老师们对语文核心素养、落实课程思政,提质减负等方面的思考与实践。展示的丰富课型,全面展示了我区语文教学研究领域多方面的成果。浓厚的语文兴味,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师既是阅读者本身,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实施者。在骨干教师,工作室团队等教研共同体的打磨之下,在津南语文教研的沃土上开出丰硕的花朵。赵老师还对老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们寄予期望:要做立足教育勤奋钻研的研究者,做痴情教育大胆创新的实践者,坚守语文教育阵地,勤于追梦,满眼芳华。
此次双优课获奖教师说课展示活动聚焦“减负提质”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研究破解问题的有效策略,探索“减负提质”的有效实施路径。同时,对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成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实施以及落实课程思政等重大方向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