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娃”进班啦——琉璃寺镇中心幼儿园中二班项目式研究课程

.
创建于2023-09-27
阅读 73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里的种植园地是幼儿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窗口,蕴含着无限的教育契机。给孩子一片空地,会发生什么精彩的故事呢?请跟我一起来了解琉璃寺镇中心幼儿园中二班孩子们的种植故事吧~

缘起

  来到这个新的幼儿园半年时间了,小朋友们都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园长妈妈给每个班级都分了一小块空地,让小朋友们自己管理,中二班的小朋友也想种上自己喜欢的植物。

讨论: 种什么

  播种季节,我们的菜地种植也要排上日程了,该种些什么呢?孩子们各有各的想法,可是到底该种什么呢?去门卫爷爷那看看有什么种子?最后大家决定种葫芦。

认识种子

  “看! 葫芦的种子和我们吃的瓜子一样!”“不对,好像种子有点紫色,有点不一样啊”“甜瓜的种子我们见过,吃甜瓜的时候甜瓜最里面有种子。”

教师反思:教师适当的引导和讲解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知识;尊重幼儿的意愿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翻地  种植

  孩子们在沙池区取来工具,开始翻地,他们分工明确,土地翻了一遍,有的小朋友便开始了挖坑。听门卫爷爷说,挖坑以后要先浇水,再放葫芦种子,要给种子一个潮湿的环境。

教师反思:教师要做好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给幼儿充分的表现机会,通过合适的方式引导幼儿持续的兴趣,让活动有意义地进行下去。

观察  浇水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的葫芦长出了小芽,孩子们高兴的叫了起来:“长出来了,长出来了”,“我们再给它浇浇水,让它长得更快,更高。”

教师反思:教师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幼儿在观察、实践中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这种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带给孩子的是无限的快乐和新奇的。

持续观察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葫芦长的越来越高,数量最多。

幼儿记录

开花结果

  经过春夏季的悉心照料,秋天新学期来学,孩子们种植的葫芦“开花结果”了,孩子们兴奋极了。

      于存龙:“老师,我今天入园时发现我开门种的葫芦结果了,我们和小朋友一起去看看吧!”于存龙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高兴的跟老师说。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一起来到了小菜园,欣赏观察着自己亲手种植的葫芦。

  张梦涵:“这个葫芦和别的不一样哎,它下半部分小,上半部分大,这个葫芦真有趣。”

      王德潼:“我觉得这个葫芦最好看了,我喜欢这个葫芦!”

      杨子涵:“葫芦长得像个数字8一样,可真神奇!”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兴奋自豪极了!


  在不断的观察分享过程中,孩子们的表征、表达能力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教师反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最有效的学习经验是直接经验,也就是要把知识还原为行为,回归到行动和活动过程中。种植活动的开展给幼儿提供了一个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平台,让幼儿体验劳动的快乐。

      从了解植物到收集种子,从播种到等待种子发芽、成长,从日常照养到收获,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亲自体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认识了解各种各样喜欢的植物,还萌发幼儿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孩子们的种植故事还在继续,对于自然的探索还在持续,对他们来说,农耕园里还有很多的问题和秘密,让我们一起期待他们的下一步探索吧……

      未完待续……

编辑:林丽欣

审核:李伟伟  张富兰

阅读 73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