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玉兰花开,淡淡清香幽远——濮阳油田英杰学校玉兰花说第一期

海纳百川
创建于2023-09-26
阅读 68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尊敬的玉兰花朵们,大家好!第一期玉兰花说,让我们一起在思辨中锤炼育人的智慧,在分享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班里的小西是个乐于助人的热心孩儿,特别爱帮助大家。美术课上,同桌没带彩笔,他就把彩笔全部借给别人,回家后自己铅笔盒里的铅笔橡皮等用品总会“不翼而飞”,询问小西后才得知是帮助了别的同学。家长对此很是头疼,应该如何教育小西适度帮助别人?班主任应该如何教育这样的孩子?

        希望花朵们深入思考,整理出自己的答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见解,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请玉兰花朵们随时分享自己的见解并共同探讨!

玉兰花说第一期

        玉兰花说,假如我是班主任,我会采取三个步骤:

一、首先我会在班里夸奖小西是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让小西明白帮助别人的行为是对的。树立正确的行为理念和自信心。

二、耐心地教会小西课堂上爱护好自己的学习物品,让他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都是上课的必需品。特别是借给别人东西时还需要别人还回来,因为自己学习还要继续用。这样保证自己物品不丢失,树立小西对物品的保护意识。

三、同时我还会模拟借他东西的场景,让他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实际操作,用上文明礼貌用语,从而锻炼小西的正确行为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

探讨小结:

根据幼儿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们要耐心引导,细心感悟为前提,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保护好孩子自尊心,树立他们正确的行为习惯,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不漏掉一个教育育人的机会。


七年级年级主任赵利飞分享:

        作为班主任,我会和孩子进行沟通,首先肯定孩子乐于助人的精神,表扬他在同学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爱他人的表现。

其次还要告诉孩子,我们不仅要爱他人,也要学会爱自己,其中保护自己的物品也是爱自己的一种形式。

接着我会和孩子一起用标签将自己的物品做好标记,按照序号标记为小西1号,小西2号…

最后和孩子约定好,一周后看看所有的小西宝贝是否安然无恙,如果所有的物品安然无恙,可以给孩子粘贴一个小奖状奖励。

八年级年级主任张晓铭分享:

        作为班主任我会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小西的做法,这是教育孩子们要助人为乐,要先让他们明白助人为乐是对的事,可以多提倡。

我还会教育孩子们,帮助别人是对的,但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要先保障好自己,小西是帮助同学了,可是他没有保护好自己的物品,我会借助这个问题教育孩子们保护好自己的个人物品,学会自主管理

最后,还会教育班里孩子们自己的个人物品要自己保管,对自己的物品负责也是“小小男子汉”的表现,每一天放学之前都会检查自己的个人物品,保护的好的同学进行加分表扬,做好事也要做好自己的事,一周一总结,评比出“最佳保管员”称号。

闫利军老师分享:

 小西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品质。然而,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也需要教导他们如何适度地帮助别人,以及理解自己的需求和权益。以下是我对这个案例的建解:1. 可以与小西进行沟通,让他明白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但同时也要教会他保护自己的物品和权益。可以告诉他,他有权利拒绝借给别人物品,或者可以提醒他使用可替代的物品。2. 班主任可以在班级聚会上进行教育,帮助小西和其他孩子们认识到帮助他人需要合理分配资源和照顾自己的需求。通过讨论案例,让孩子们在分享中学会关心他人的同时,也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3. 鼓励小西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帮助他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权益的重要性。让他明白,只有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他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

刘慧老师分享:

小西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其次要告诉小西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所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度”,助人为乐也一样,在帮助别人的同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在保证自己学习用品充足的情况下适度地去帮助其他同学。

每位同学都需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相应的后果,比如一次又一次的把学习用品借给同学,并不能从根本原因上解决同学的问题。只有把握好助人为乐的“度”,帮助同学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才能与同学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才是从根本上帮助了他人。

最后我会针对这种现象开一个“与其依靠别人,不如提升自己”的主题班会,让孩子们认识到每一件小事、每一个问题不能永远等着别人去帮助,这样无法锻炼自己的能力,只能从自身出发养成好的习惯、提升自己的能力,才会让自身得到发展,自己才会越来越优秀!

门老师分享:

玉兰花说,教育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孩子不爱分享,家长会不遗余力的教孩子分享;但是当孩子特别喜欢分享,家长又认为孩子吃亏了想阻止孩子这种行为。在低年级的孩子中经常会遇到如小西一般的孩子,常常让父母无奈的求助于老师。我会建议家长可以问孩子将东西分享出去是什么心情,开不开心?父母不要用家长的架子跟孩子说话,要学会换位思考,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平等的交流方式跟孩子讨论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态度指责孩子哪里做错了,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开心,当情绪上头时无论什么话都听不进去。有可能孩子喜欢看到别人开心,只要将东西送给对方,看到对方开心自己也会开心,这是孩子的一种向别人表达友好的信号;低年级的小孩子有时将东西送给别人,他是觉得对方忘了带这个东西,是帮助别人的表现。当然也有些孩子将东西送给别人,是想通过这个行为取悦对方,喜欢跟对方做好朋友;同时有些孩子送对方东西可能是一种炫耀的表现。这时建议家长要告诉孩子所拥有的东西并不是靠孩子自己的能力获得的,是父母给孩子的,要好好跟孩子讨论,家长告诉孩子道理,当孩子领悟这个道理之后就不会大手大脚。

江珊老师分享:

首先我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小西,称赞他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让全班同学明白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同学们会因为小西同学的影响会慢慢的去效仿然后从中获益,从而形成这样的价值观。能够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或者认同是我们继续这样做的动力。

同时,我也会和小西单独聊一聊。我们可以不遗余力的去帮助别人,但是也要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如果我是一名学生,我选择不遗余力的去帮助别人,我能够获得满足,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动力,即使家长不是特别支持,我也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做,同窗的情谊岂是金钱能够衡量。那我会与家长进行沟通,孩子的品质难能可贵,家长应该去支持理解,如果不支持,那老师支持(老师去买这些东西补偿给小西)。如果我判断出来小西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后果去做的话,我就会告诉他帮助别人也要有一个限度,帮助不应该是解一时之困,而应该是长久的受益,或者帮助也应该是有来有往,如果事情发展到最后,双方都不愉快的话,(小西因为其他同学不归还物品心生怨怼或者其他同学接受了小西的帮助任然无动于衷)那这件事情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要考虑自己能给予多少,对方能回报多少。小西的初衷不求回报,但是他的同学要有这样的意识。这是人情。如果双方都做不到,就不要有这样的行为。

学生有可能不太明白老师说的这些,或者不认同,千人千面,教育的延迟性和滞后性决定了所有学生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成长、发展,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学校永远是他们最怀念最想回到的地方。

宋艳艳老师分享:

作为班主任,首先,我会先肯定小西乐于助人的品质。其次,要告诉他帮助别人的同时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也应教育其他孩子借用他人物品要及时归还。

       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但不仅仅只是一种美德。老师需要教孩子懂得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是自己的人格塑造与培养的完成过程,正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自己也会享受到一份快乐。但要尽量而为,告诉小西这样的“帮助”会让同桌无法学会独立养成良好的习惯

       热心的同时也要帮助同学在精神上懂得感恩让他们养成带好东西的好习惯

        教育孩子具备助人为乐的品质本没有错,但是在教育孩子要学会助人为乐之前,也请一定不要忘记告诉孩子并不是所有忙我们都应该去帮。而是要学会分辨哪些忙可以帮,哪些忙不可以帮。不要盲目的帮助他人。

朱信蕊老师分享:

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我会赞扬他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肯定他做的对的这方面,而且也会在班会上表扬他的这种行为,号召大家都向他学习。借而引出“助人为乐”“量力而行”及“互帮互助”等话题。

    “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我们在助人为乐的同时也是在发扬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助人为乐”有时也需“量力而行”,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情,不能超“负荷”,不能为了“助人”而“自伤”。不能为了有助于别人学习去“帮忙”而忽视了“自我学习”。另外,“帮”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不能只有一方在永远的付出,另一方也需作出回应,一来一往,方能持久。

九年级年级主任李宏伟分享:

        从案例中可知,小西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好孩子,值得表扬称赞。可是孩子年龄尚小,有时候不知道该不该做,做了也不知道对不对。

作为家长,孩子良好品质的培养时期,要有耐心,多做引导。但引导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进行行为引导的时候,对孩子阐明助人行为的具体理由,尤其是强调说明他人的感受时,最能帮助孩子养成友善、体贴的行为方式。这是因为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尚不健全,所以,在父母要求孩子帮助他人的时候,要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父母的解释不仅能让孩子明白道理,让孩子逐渐学会换位思考,在以后类似情境中,能够同时考虑到自己和他人的处境,从而更利于做出助人的行为。还会成为孩子行动的动力。

   作为班主任,应该召开“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主题班会。首先小组讨论该话题,由于孩子年龄小,通过老师的正面引导,孩子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都会帮助别人的。但是如果像小西这样的孩子,帮助了别人,一次两次别人不归还,可能没什么。可次数一多或许得不到快乐甚至还非常伤心难过。(这就不是小西的问题啦,而是同桌自私自利的问题。需要班主任单独跟小西的同桌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谈话教育,如果同桌知道了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道理,小西以后仍然会继续帮助别人的。

所以我们希望孩子乐于助人,但在培养孩子的这一品质的时候,也要注意引导孩子做出“恰当的助人行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别人施与帮助。八十年代的英雄赖宁救火事件以及最近新闻救人的人也溺水身亡,让人可惜。因此在培养孩子助人品质的伊始就要与孩子明确,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要注意帮助的方式,不为了助人而助人,不逞强。对孩子们来说,年龄还小,在帮助人这一方面,不建议见义勇为,而建议见义智为。

韩帅杰老师分享: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人之初,人出生的时候,性本善,天性本来就是善良的。它讲的是一个人性论问题,也就是说,人性究竟是怎么样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还是恶的,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化传统都绕不开人性论的问题。因为无论如何,我们首先要认识我们自己,认识人。在中国传统当中,关于人性论的讨论非常丰富多彩。孔子认为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太大,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会变得差别越来越大,“苟不教,性乃迁”。意思是如果不去教育,不去接受教育,这个教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如果不去教育他或人不接受教育,性乃迁,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变迁,你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前而“教之道,贵以专”,教育的道,根本大道,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最珍贵的就是专一。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会肯定表扬小西乐于助人的精神,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然后,对于小西“无私奉献”的行为进行交流指正,告诉他帮助他人应该量力而为,乐于分享是正确的。但是,应该量力而为。彩笔的"不翼而飞",肯定会影响到小西个人的生活,告诉他帮助他人的前提是要保护好自己不会受到困扰,然后,我会开展主题班会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学习小西乐于助人的精神,同时也要告诫同学们借用他人的物品应该及时归还,教育同学们要学会感激别人的帮助付出,最后,对小西进行心理交流疏导。

罗丹老师分享:

        作为班主任首先,我会召开举办一个“互借同学一件物品一天”的活动。第一天让同学们之间协商,自愿互相借给对方一件小物品,等到第二天,会突然在班里询问,谁的物品被归还了,谁的没有,并随机采访几名,“被按时归还的”,“按时归还的”“未被按时归还的”“未按时归还的”学生,让他们发表一下各自的感受

第二,班主任总结本次活动的目的。在别人需要时,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是非常值得赞扬的行为,说明你是个善良,团结互助的学生,你帮助了别人,将心比心,同样你在困难时,也会获得别人的帮助,而且班集体的荣誉是靠他俩各自努力争取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扬这种精神。

对“未归还者”说:但是对于别人的好心,我们不能让别人寒心,你借的东西时首先要征求别人同意,因为那是别人花钱买的,是别人的归属物,而且未按时归还时,借你物品的同学会感到伤心,同时觉得你没有诚信,影响你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征求同意,并且按时归还;

对“未被归还者”说:你借给别人物品是你的善良,但我们的善良要有底线,要在保证自己舒服,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去做这件事情,善良要有度,别人才能更加尊重你,对于未归还者要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意见,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赞扬认同按时归还者的行为

第三,单独把小西叫过来,对他分析上课时老师讲的话,并引导他以后该怎么做

阅读 68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