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秋雨后,学习正当时——荣昌区2023年秋季小学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五年级表达课教学研训活动

两个人。
创建于2023-09-26
阅读 299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五年级表达课教学研训活动就在棠香小学阶梯教室举行了。

    观摩课例

       第一堂是口语交际课,来自玉屏实验小学的李亚老师引领孩子们给我们呈现了一场生动且吸引人的民间故事会。

      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讲民间故事”,李亚老师设计巧妙,处处围绕教学重点即把故事讲生动和吸引人来展开教学。

       一个表情变变变的热身游戏,孩子们不仅消除了紧张感,还明白了表情和动作在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篇招募令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兴致,为了给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讲好故事,同学们掌握了讲好民间故事的两个关键点,一是“添油加醋”,二是“手舞足蹈”。课上,孩子们对牛郎织女这则故事进行了两个关键点运用,赢得观课老师们阵阵掌声。

       其实,我们不仅要把民间故事讲得生动、吸引人,还要传递故事中的真善美。

        第二堂课是习作课,来自仁义镇中心校的钟玲老师引领孩子们穿越到了二十年后的家乡。

       本次习作主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呢?或许答案就在孩子们的脑海中。

       这次习作课的重点是想象家乡的巨变。在想象前,钟玲老师和孩子们回顾了二十年前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和现在的不同,用对比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什么是巨变。随后,时空穿越,二十年后的自己拿着出行计划表,想一想你要前往哪里,大胆想象,写一写那里的巨变。

       这节习作要求孩子们按照自己编写的提纲分段叙述,钟玲老师巧妙的结合出行计划表中的内容,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如何写提纲。我们相信二十年后的家乡,将是孩子们心中的模样。

      在观摩完两堂精彩的课后,李亚老师和钟玲老师分别进行了说课,分享了自己在备课、磨课中的感悟。听课老师们也积极交流,针对这两堂课的亮点及有待改善的地方各抒己见。

    经验分享

       下午,拓新玉屏小学的唐曼芸老师开展了《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讲座。唐曼芸老师从教材分析、应对策略、拓展覆盖面、评价角度,这四个点进行深入讲解。棠香小学的张学华老师开展了《习作教学四步法》的讲座。张学华老师善于总结习作方法,用了三十二字箴言来进行表述:多管齐下,积累素材;日常训练,循序渐进;单元习作,抓实抓牢;美文成集,习作共赏。

      《一等奖习作课例带给我的启示》这是谢安容老师的讲座主题,谢老师用两节习作课《那次玩得真高兴》《我的自画像》为老师们如何教学习作课解惑:一是创设真实情境,二是找准教学坐标,三是构建核心知识,四是坚持儿童立场,五是注重课程育人。

       本次表达课教学研训活动,我看到了李亚老师和钟玲老师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呈现,让我渐渐对小学语文这个学科心生敬意。每一种课型都有它值得研究的地方,不管是阅读、写作还是口语交际,都是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身其中,在不断的试炼和创新中成长。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中的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守护学生童真的心,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语文,在生活中品味语文。


编辑:胡    彬

审核:谢安容

阅读 29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