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落实国家“双减”教育改革,推动学校把课堂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改进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2023年3月6日,一年级数学组在谷玉婧组长和刘亚梅组长的组织下对新课标低段部分进行学习与交流。
数学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而且要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因此,数学课堂中要充满了“探究、尝试、发现”等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与“数学活动经验”紧密相连。
谷玉婧组长和刘亚梅组长宣布本次教研会目标与内容,交流分享顺序,以及记录工作。
组长谷玉婧老师认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四个学习领域,不同学段主题内容有所不同,但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构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
刘亚梅组长和王润霞老师一致认为2022版新课标的一个重大变化,把核心素养设定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统领性目标,并具体表述为“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眼光之所以如此重要,首先是由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的。数学眼光就是在一次次地经过这样的思维活动而不断萌生、积累到形成,并逐渐成为一种素养嵌入学习者的人格,对他们未来的学业、职业和生活产生影响。
李莉老师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林晓波老师经过学习新课标之后感受到 新课标提倡把跨学科的内容融于教学之中。通过多学科的横向联合,增强学习的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比如:近几年常常出现的数学阅读理解题,在要求学生基础扎实的前提下,还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面对这样的改变,虽然让我觉得有些迷茫,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跨学科的教学提升了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要求。不仅需要钻研数学学科的知识,也同时需要去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多听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堂。只有自己勇于“跨界”学习,才能践行“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才能更全面的培养学生。
李有艳老师认为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构建很重要,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要点的理解吸收,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及综合数学素养,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对数学有亲近感,创设开放情境,让学生有探究知识的欲望。我们知道,认知对情感有能动的制约作用,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是产生积极情感的重要条件。如果我们总是让学生和人为编造、枯燥乏味而又脱离实际的数学题打交道,势必会使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让学生在贴近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的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极大兴趣,学习的过程才是一种享受,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祁小静老师学习新课标之后的心得体会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数学教学要有情境感,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2、建立完整的数学过程,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源头。
3、让学习从被动变主动。
高子利老师认为数学课上经常包含的内容有观察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大多数孩子对于提出数学问题不够熟练,因此我们应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从生活中的情境入手,让孩子们对数学情境图有具体的认识,这样才能对数学感兴趣。
曹凡老师通过学习知道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坚持了核心素养导向,整体体现了继承与发展“四基”,“四能”保持不变,体现了课标的继承,融入了核心素养,体现了课标的发展。从课程标准的整体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变化。
葛先媛老师则结合实际在新学期开始前,认真学习了数学书上的内容,本学期,关于计算方面,从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到100以内数的认识,到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到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足以证明计算占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抓好学生的计算基础。
曹丹老师觉得本次新课标对她印象最深的是对双减政策最直接的呼应。老课标对于学生所学内容的表现如何评价?是这样说的,每一学段的目标是该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的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要求。也就是说,每一学段的目标是最低要求,具体的要求老师是可以自己出的,各地是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的,所以各地,各个老师不同,考试题范围,难度就千差万别,谁也不知道会考什么,大家只好去报各种补习班,家长很焦虑,最后就形成了考什么就学什么的风气。但是2022年的新课标对于学习内容的评价,直接给出了教学评价建议和学业考试水平建议,特别是学业考试水平建议直接指出,要遵循课标要求,严格依标命题,规范命题管理,加强质量监测,明确考试是不能超过课标这个纲的,也就是学什么你就考什么。大家都有了方向,有了目标,依据新课标循序渐进就好。
张婧老师觉得自从教小学以来才发现不仅是隔行如隔山,就是同一个行业不同阶段工作方式也是有着如此明显的不同。通过学习新课标及自己半年来的教学体验她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贯彻与落实新课标。
1、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2、积极提问,全面提问要贯穿课堂始终。
3、教师应提供学生合作、探索、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4、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最后,组长谷玉婧老师对本次新课标学习与交流活动进行了总结,希望每位老师多研读课本,研读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内容分析以及编写意图,争取让新课标的思想落地、生根、发芽并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