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管理助手

县中心医院糖尿病专科医生薛东辉
创建于2023-09-26
阅读 83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引言

       中国文化常讲的一个词叫"平衡"。正常情况下,人体有一套精细的机制来维持血液中的糖浓度(简称血糖)在一个正常范围。当这套机制失灵,无法将血糖平衡在正常范围时,血糖浓度就可能升高。而血中糖分过高会产生高糖毒性,也就是糖尿病。如果各个脏器长期浸泡在高糖毒性环境中,将导致各器官出现病变,此时糖尿病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就出现了。所以,治糖的关键是控糖,血糖平稳才能让身体归于平衡。

       糖尿病的管理大部分要在家中进行,您是否会有很多疑惑?比如:回家后该怎么吃饭?吃多少?吃什么?还有打针,每天或是餐前打或是睡前也打,该怎么选择部位和注射步骤?另外,合格的血糖应该控制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不要担心!您手中这本《健康生活带回家》将帮您﹣﹣作答。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您特别注意,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利用大家"怕麻烦、想根治"的想法来行骗,使很多糖友因为停止科学用药反而加重病情,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或加重,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与经济负担。其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式可以根治糖尿病。糖尿病与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一样,都需要长期用药控制,所以提醒您一定要遵医嘱,勤治疗,一定不要上当受骗。从这本手册开始,在您的生活中,开始属于您自己的健康生活!

        让我们一起改变糖尿病。

目录

科学饮食巧搭配

1.科学饮食总论...............................2

2.神奇的健康餐盘...........................3

      您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搭配好每顿饮食,吃出健康并吃出学问吗?向您介绍一款神奇的餐盘,帮您控制饮食更简单。

3.一日三餐巧搭配............................4

      这部分内容将告诉您一个简单的方法快速掌握一日食谱的搭配。

4.科学饮食小窍门............................5

       林林总总的饮食小窍门让您吃得更健康。

5.饮食误区大揭秘.............................6

      糖友能喝粥吗?能吃西瓜吗?喝水会产生热量吗?误区大揭秘和您一起寻找答案。

正确用药筑保障

1.降糖!胰岛素来帮忙....................9

      降糖道路上,正确用药很重要,尤其是胰岛素的选择。 

2.第3代胰岛素类似物更方便,低血糖风险更低................................................10

    谁说用了胰岛素生活就受限制,第3代胰岛素类似物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品质。

3.及时和坚持治疗让控糖事半功倍..11

胰岛素注射与保存

1.胰岛素注射的部位和技巧...........13

      您知道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正确的注射技巧吗?这里面藏有大学问,一同来了解吧。

2.选对针头才能更少疼痛................14

      您知道怎样才能让注射不疼吗?正确选择和使用针头很重要。

3.胰岛素的保存..................................15

      已经使用过的胰岛素如何保存?外出旅游的糖友该如何携

带药品?一起来看看吧。

病情监测很重要

1.合格的控制目标...............................17

2.自我血糖监测方案推荐..................18

      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也应选择不同的监测方案,按您的实际情况对号入座开始监测计划。

3.监测日记好处多...............................20

      记录您日常的血糖、饮食等情况,别忘随诊时带给主治医生查阅。

科学饮食前搭配

                    科学饮食总论

        合理科学的饮食是"控糖"的基础,也是糖友们最关心的问题。和"糖"相伴的日子里,您知道如何去吃吗?

       让我们和您一起按照以下的科学饮食总原则制定每日食谱吧,这样既不会饿肚子,同时也能享受健康美食。

饮食总原则

★控制每日饮食总热量,保持吃的"收支"平衡;

★均衡营养,定时定量进餐;

★少量多餐,建议一日3~6餐;

★食用粗纤维食物,帮助减肥和通便;

★清淡饮食,少油、少糖、少盐;

★限制饮酒,坚决戒烟。

饮食治疗目标

★维持合理体重:超重/肥胖者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0%;消瘦者应逐渐恢复到理想体重并长期维持;

★达到并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控制血脂异常和高血压;

★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 B 细胞负荷。

                神奇的健康餐盘

健康餐盘示意图

下面推荐给您一个直观的小工具,它展示了每餐的食物分量和种类搭配比例,这种用餐盘限定食物摄入量的方法能帮您控制血糖、体重,控制胆固醇和血脂,控制血压,使您的科学饮食习惯变得轻松简单。

●建议糖尿病患者用餐时使用标准餐具,可更好控制饮食。

     建议糖尿病患者在用餐时使用以下尺寸的标准碗。

容量为:可盛熟米饭2两

       如果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控制好血糖,建议您咨询医生,选择适合您的药物,包括起始胰岛素治疗。

                一日三餐巧搭配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分配方案是将每日总餐食按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者早、午、晚餐各占1/3的比例进行分配。如果选择少食多餐的方案,可以在两餐之间和睡前加餐,加餐的热量需从下一餐中扣除。

      附录中详细列举了不同种类食物交换份的示例,通常同类食物之间可以选择互换,非同类食物之间不得互换。

快速掌握一日食谱举例

  如果您使用第3代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可在餐前即刻注射,使您的用餐时间更加灵活方便;如果您使用第2代短效人胰岛素或预混人胰岛素,需要在用餐前30分钟。

 

                 科学饮食小窍门

向您推荐几个科学饮食小窍门

★我们推荐您使用的烹饪方法:

炖、煮、煲、清蒸、烩、凉拌、汆

这样做菜营养成分损失少、脂肪摄入量少;更容易消化吸收。

★不推荐您使用的烹饪方法

炸、煎、过油红烧

这样做菜对蛋白质、维生素破坏多;脂肪过度氧化可能产生致癌物;增加脂肪量和热量。

★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约啤酒瓶盖1平盖),伴有高血压的糖友不超过5克;另外需谨防酱油中的含盐量。

★爱吃土豆、红薯、山药等高淀粉含量的糖友,建议每次吃拳头大小,并从主食中去掉相应的量。

外出用餐饮食控制小技巧

1.外出用餐尽量不吃自助餐。

2.外出用餐通常菜的用油量大,让服务员单独准备一个装热开水的小碗,吃菜前用水涮涮,可以防止摄入过多脂肪。

3.如果吃不完,请服务员打包并带回家,而不是继续吃。

饮食误区大揭秘

Q1:糖尿病患者能吃水果吗?

在血糖控制较理想后(如空腹血糖<7.0mmol/ L ,餐后血糖<10.0mmol/ L ,糖化血红蛋白<7.5%),您可以参考下表选择水果,在两次正餐之间(如上午10点,下午3点),作为加餐食用。

Q2:糖尿病患者能喝粥吗?

可以喝粥,但需要减少大米的分量,加一些杂粮和青菜。如小米、燕麦、菜叶等。另外熬粥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并在粥变稠前喝,此时的粥升糖指数并不高。

Q3: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吗?

虽然无糖食品用甜味剂取代蔗糖、果糖等作为添加剂,如无糖月饼,但它仍然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最好选择一小块品尝,并记入总热量。

Q4:喝白水有热量吗?

白水并不产生任何热量,推荐每日饮水量为6~8杯。但饮茶要适量。糖友应该限制饮酒和咖啡,并且我们不推荐您饮用任何含糖饮料。

Q5:调味品"安全"吗?

辣酱、甜面酱、麻酱里也有热量,吃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正确用药筑保障

降糖!胰岛素来帮忙

       糖尿病患者选对降糖药物至关重要!2型糖尿病在单纯饮食、运动治疗不能使血糖达标时,就需要开始使用降糖药物了,通常先以口服药为起始治疗方案。但糖尿病是进展性疾病,人体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会不断下降和减退,大部分患者需要根据病情适时启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注射灵活方便,适时使用有诸多益处,如无肝肾副作用,保护胰腺,有助于减少口服药用量和副作用。

第3代胰岛素类似物帮您"控糖"更方便更安心

       高糖毒性对器官的损害是慢性的。早期的时候,各个器官受到高糖毒性的损害,但尚能维持基本功能,此时患者除了反映出血糖值过高以外,往往感受不到明显症状。但持续的、长期的高糖毒性带来的损害会让器官逐渐丧失正常功能,这时候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就出现了。所以,治疗糖尿病的目标就是要把升高的血糖恢复到正常范围,去除糖毒性,减少高血糖对器官的损害,从而达到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目的。

       现有的医疗技术尚不能恢复糖尿病患者缺失的自身血糖调节机制,因而还不能治愈糖尿病。但是现在有众多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把高血糖降到正常范围。

第3代胰岛素类似物餐前立即注射,无需等待

       与第2代人胰岛素相比,第3代胰岛素类似物可餐前即刻注射,不用在注射胰岛素后苦苦等待30分钟才能吃饭。而且,万一忘了在吃饭的时候补打一针也行,这使在家和外出就餐更方便,使您的血糖控制更平稳。

第3代胰岛素类似物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与第2代人胰岛素相比,第3代胰岛素类似物能更好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的分泌,同等剂量下降糖效果更好,血糖更快达标,而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更低。

第3代胰岛素类似物更好满足个体化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与第2代人胰岛素相比,第3代胰岛素类似物让治疗更方便,低血糖风险更低,更好满足患者个体化治疗需求,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及时和坚持治疗让控糖事半功倍  

      在合适的时机使用胰岛素,能够延缓长期高血糖状态所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减轻并发症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早获益"。

提问:病情平稳了就可以停用胰岛素吗?

      即使病情平稳了,也不能擅自停药。到目前为止,糖尿病是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长期控制血糖达标,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发生、发展,这也是治疗的长期目标。经过胰岛素治疗血糖稳定后,是否停用或调整胰岛素,应在保证血糖长期达标的前提下,在良好饮食、运动配合基础上,由医生根据病友病情进行指导。

提问:我的血糖控制不好,多尝试其它药行吗?

       换药并不是血糖控制不好的救星,相反还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在进行降糖药物治疗时,切忌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换药和停药!治疗需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提问:可以随意更换胰岛素产品吗?

       胰岛素是处方药,剂型的选择是医生根据您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而定,自行到零售药店更换品牌和剂型会对治疗产生不可预见的安全隐患,请您一定遵照医嘱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胰岛素。

正确地选择降糖药物能帮助您

★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胰岛素注射与保存

注射部位的轮换

★将腹部注射部位分成4个象限,大腿和和臀部分成2个象限。

★每周在其中一个象限进行注射,并按顺顺时针方向轮换。

★每两次注射点的距离应在1厘米以上。

注射时捏皮的方法

      在选择腹部注射时,除超重和肥胖患者可直接进针外,均需捏皮。

     为避免注射时将药液注入肌肉中而增加低血糖风险,需规范进针角度。推荐:儿童和偏瘦成人应采用45°角度进针;正常体重和超重的成人应采用90°角度进入。

 

         选对针头才能更少疼痛

适合的针头+正确的方法=让您的注射更少疼痛

      针头的选择直接影响您注射时的感觉。针头的直径越小就越细,注射时的疼痛感和出血的几率越低,同时选择相对较短的针头,如6mm针头更安全。

  上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针头重复使用后的明显变化。重复使用会造成注射疼痛并有针头折断的可能,严重影响使用效果。

科学的操作是减少注射疼痛的好方法

★选择直径较小、长度较短的针头;

★每次注射使用新针头,进针要快;

★注射部位要避开皮肤感染处及皮下硬结的地方,待酒精挥发放松肌肉再注射;

★按原进针方向拔针;

★注射时的胰岛素温度应保持在室温下。

                胰岛素的保存

       对于未启用的胰岛素产品,应该放置在2~8℃的冰箱冷藏室内储存,并严格遵循产品保质期。将胰岛素产品从冰箱取出后,须放置至室温后使用。

       已开封的胰岛素产品:注明开封日期后的产品可在室温(不超过25~30℃)下保存,并严格遵循产品保质期。避免光照和过热,并在4~6周内用完。

     任何胰岛素产品都应避免冷冻,冷冻会损伤胰岛素,同时导致胰岛素瓶上裂纹,笔芯产品的橡皮塞膨出等情况。

旅途中携带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 外出旅行,乘飞机时不能放在托运的行李中,要随身携带;
  • 避免阳光直射;
  • 避免长时间震荡;
  • 需准备备用的胰岛素;
  • 离开车辆时,应随身携带,避免留在车中。

            病情监测很重要

合理的控制目标

     如果说科学饮食为您的"控糖"打好基础,胰岛素产品为健康筑起堤坝,那么血糖监测就像"控糖"风向标,及时反应出自身对"控糖"治疗的反馈,并为您的主治医生在制定下一阶段的治疗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随时关注血糖变化能让您:

  •  吃得更明白,知道哪些食物会引起较大血糖波动;
  • 动的更安心,运动前后测血糖,直观看变化,让运动易坚持;
  • 遇不适马上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

     所以,自我血糖监测是花小钱避免大麻烦,有助于血糖达标,延缓并发症,从而省大钱。

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自我血糖监测方案推荐

牢记各时间点血糖的适用范围,遇到不适随时监测

  血糖监测可以帮您发现潜在的低血糖风险,而胰岛素类似物在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方面优于人胰岛素,而且方便性更好。

下面推荐几个常用的自我血糖监测方案

    (根据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和血糖达标情况,监测频率也各有不同,打√处即是需要您测血糖的时间点)

      您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看医生前总觉得有很多问题要问可一坐到诊室就不知从哪儿问起。还有些新确诊的糖尿病惠老不知道自己应该多长时间进行一次相关检查,虽然医生交代过可总是记不住。所以,建立自己的糖尿病管理日记,拿着日记来看病,就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阅读 83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