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三抓三促”进行时】深耕细研 向美而行 ——大川镇九年制学校语文教研组活动

创建于2023-09-26 阅读2405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机会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呢?9月26日,语文教研组对这个问题探讨交流,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各种方法做好课前“热身”运动。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刚上课,学生思维没有转换过来,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句幽默的话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可缓解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又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活跃教室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一旦出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上课前两三分钟,是一节课的热身时间,可以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活动或表演,比如即兴演讲、美文朗读、诗歌背诵、戏剧表演等。

      第二,以极富创意的课文导语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经验的老师,是非常重视导课的,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可因时因地而定,一般有以下几种:诗文名句导课、设疑造成悬念、用讲故事作导语、使用道具、插图导入新课、利用语文贴近自然和生活的特异导课、渲染与课文相关的课堂气氛。

        

第三,驾驭课堂进程,注意课堂调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最佳的心态下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的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个学生发生心灵上的沟通。

       第四,结合实际,激发兴趣。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如何提高语文的运用率,是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首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语文的精髓就是文字,文字的良好运用会提高语文的整体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进行良好的语文知识储备。

第五,课尾延趣。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教师要注意诱导性,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

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语文教师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满腔激情、持久地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始终处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够做到优质高效。

图文:王丽娜

编辑:杨仁芳

审核:杨军平

舟曲县大川镇九年制学校

2023年9月26日        

阅读 24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