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中线导管-公主岭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首例中线导管

秦 楠
创建于2023-09-26
阅读 42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日公主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专科护士秦艳楠在B超引导下成功为外周血管条件差,躁动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置入迷你中线导管。此项技术发挥“一针”全程优势,最大程度减轻患者输液痛苦,让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输液更舒适便捷。

什么是中线导管

中线导管属于外周静脉中长导管,是经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或肱静脉置入上臂的导管。导管尖端位于或靠近腋窝水平或肩下部,长度在7.5~20cm,由于导管不进入中心静脉,与中心血管通路装置如其优势在于:1、与留置针相比,一体式中线导管留置时间(1-4周)更长,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根据血液解剖特点,当液体进入血管后,能迅速稀释,有效保护上肢血管网,降低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减少了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2、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比,中线导管穿刺选择血管与PICC相同,而导管置入长度短,导管尖端位置于肩下部或腋窝水平处,未进入中心静脉,置入后无需进行X射线定位,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等优势。3、与中心静脉导管CVC相比,中线导管不需要缝线,减低导管感染率,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等优势。


迷你中线导管技术的开展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率,减轻对血管内膜的损伤,避免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了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增加留置的时间,保证输液的安全性及护理工作的高效性,为临床输液技术拓展了新途径,标志着医院静脉治疗技术水平上了新台阶,对提升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医院目前已开展B超引导下赛丁格PICC置管技术、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中长线导管置入技术、迷你中线导管置入技术,年平均服务千余人,能满足临床不同输液需求,为患者安全保驾护航。


中线导管适用范围

1.输液时间1-4周;

2.患者易动,用普通留置针易脱出的躁动、谵妄、意识模糊等患者;

3.需要血浆置换、干细胞采集、血小板采集的患者;

4.快速大量补液补血的患者;

5.急诊需要紧急置管的患者;

6.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后需要替换导管,用它暂时替代,抗感染控制体温后再使用CVC和PICC。

特点与优势 

1.留置时间为1-4周,填补了普通留置针(3-5天)和PICC(1-12月)留置空白;

2.不易脱出、稳定性好;

3.流速快,可快速补液、补血;

4.穿刺成功后不需要X线定位;

5.采用彩超引导下,塞丁格式穿刺,巧妙、合理、全密闭一体化,减少感染机会。

中线导管维护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敷料要完全覆盖体外导管,以免引起感染。

2.如发现污染/患者出汗多及敷料卷边时,应及时更换透明敷料。

3.体外导管被污染时,可用碘伏消毒,一定完全待干后再覆盖敷料。

4.去除敷料时要自下而上,切记将导管带出体外,尽可能不要污染贴膜下皮肤及导管。5.勿用酒精棉签消毒穿刺点,以免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6.将体外导管放置呈弯曲,以降低导管张力,避免导管移动。

7.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冲管/给药。

8.要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以防止血液返流进入导管。

秦艳楠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PICC专科护士。2019年在北京中华护理学会学习取得专科护士证,2020年先后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重症ICU学习,中日联医院重症ICU学习,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神经外科重症专科护理工作,超声引导和改良后赛丁格技术下PICC置管及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定位PICC置管术,各种中线导管及迷你导管置管术,各种导管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导管维护、置管后的健康指导、日常护理咨询等。

阅读 42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