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3年“国培计划”柳州市统筹项目市县中小学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培训高级研修班系列报道(四)
时光荏苒至秋时,广西2023年“国培计划”柳州市统筹项目市县中小学教学化素养提升培训高级研修班培训活动在银川继续进行。在这几天的培训中,老师们一起经历了数字素养提升的洗礼,让老师们对数字素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柳东新区实验小学梁雨寒开课介绍
上午9时,第四天的培训正式开始。先是由柳东新区实验小学的梁雨寒老师给大家介绍上午的培训专家——来自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成员,《教师数字素养》等行业标准起草团队成员李亚婷博士。
李亚婷博士作讲座
接着,李博士以《教师数字素养∶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重点》为题,给老师们进行了专题讲座。整个讲座分四个环节,首先李博士从国际数字化发展变化、我国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进程、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史等方面介绍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总体形势。
李博士从时代需求、现实需要、政策要求三方面给老师们明确了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必要性,并从新环境、新资源、新方法、新学生四方面分析了数字时代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使老师们明晰了教师数字素养的价值定位。
李亚婷博士作讲座
李博士给老师们详细介绍了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演进。从数字素养的概念界定、内涵诠释、内涵演变等方面介绍了不同阶段的教师数字素养相关要求。李博士还从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等多维度细致讲解了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的各级指标内容。
最后,李博士从数字素养测评系统、评价方法和培训方式三方面给老师们分享了实施“测——评——培”一体化路径的具体办法,让老师们明确了教师数字素养的评价策略。
讲座结束,来自柳州市第十五中学的薛嘉瑜老师代表参培老师向李博士表示感谢。整场培训,李博士从战略高度出发,阐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教育环境、教育服务、教育内容、教育对象四大方面剖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升级的前瞻性,让老师们进一步了解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明确了未来的教师应是能胜任数字时代全新人才培养要求的数字化教师。
十五中薛嘉瑜小结
下午,我们来到了银川市第十五中学进行观摩,这是宁夏“互联网+教育”的示范校,在强有力的硬件和创新动力支撑下,借助“互联网+教育”契机,构建了互联网教学模式。
走进十五中学的智创梦工坊,3D打印机、VR体验、智能机器人、万物互联、无人机、数学STEAM等都让人眼前一亮,除此,十五中还结合现有教育资源,依托“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环境,构建“石榴籽”课程体系,在综合实践室里开设了陶艺、美工、茶艺等各类课程,这些课程都在积极响应“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常态化的发展,十五中将这些创新素养课程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每个年级都开设,学生在教室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观校园后,第十五中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马晓农作“审时、聚焦、探索”的讲座,马书记从审时度势把方向、理清现状抓要点、积极探索勇创新三个方面,与在座的老师们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分享了银川第十五中学“互联网+教育”的经验。通过推进3571讲学稿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模式,组建“学共体”评价标准等等变革,来推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银川第十五中学马晓农书记作讲座
讲座结束后,由第六小组鹿寨县教育局韦凌云老师小结交流学习收获。来自十二中学的梁智杰老师和马鹿山中学的郑捷老师对马书记讲座中提到的“学共体”的组建及评价机制很感兴趣,向马书记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行了交流分享。
鹿寨县教育局韦凌云小结
十二中梁智杰发言
马鹿山中学郑捷发言
初秋风光,满目皆景,唯有勤行,不负时光。银川第十五中学的优秀经验,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宁夏在“互联网+教育”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做出的贡献,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实践案例感受到“互联网+”的融入真正的让教育最大限度的实现了高效课堂。
图文:第三小组( 张方芳 江斌 曾艳丽 尹慧芳婕 黄立嘉 张慧 张怡 覃卢璐 梁智杰 郑捷 )
审稿:廖柳红 孙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