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5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翟学伟莅临柳州市卓越校长研修班,为全体学员做题为《 关系与中国社会》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王彦教授和刘文博士共同主持。
【专家介绍】翟学伟,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社会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开放时代》、《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本土心理学研究》(台湾)、《中国研究》等学术刊物编委会委员。国家教育部2004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曾担任2009年度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社会信用制度研究”首席专家,现担任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儒家伦理的社会化路径”首席专家。2015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代表作有:《中国人的关系原理》、《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中国人行动的逻辑》、《中国人的脸面观》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翟教授围绕《关系与中国社会》的主题,从社会学的研究问题入手,对当下中国社会科学界理论思考尚为缺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他通过具体案例,剖析中西方的思维差异,即东方关联性思维与西方本质性思维的区别,深入分析中国人独特的行为逻辑,让我们对中国人思维与行为逻辑有新的体认和理解。
接着,翟教授从本土研究的视角,讲述了中国人在其所处的中国社会与文化脉络中所形成的关系特征、运作方式及其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深刻分析了中国人关联性的社会背景。儒家思想、跨文化的比较方法等一系列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使学员们获得了思维的提升。
随后,从文化解释到理论建构,翟教授引入自己的研究,从时间性和空间性两个坐标维度建构了具有强解释力的关系向度理论模型。他结合关系向度理论框架,用原创性的概念阐释中国的生动实践,对中国人的计策行为及爱情与姻缘等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解释和分析。关系向度理论为我们打开了另一种视角,对开辟中国社会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翟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且深刻,不仅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涵养,他特立独行的思辨、风趣诙谐的风格受到了全体学员的欢迎,“关系”在不经意间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全场笑点不断。
最后,“和一合一”团队两位学员代表黄璟和钟培玲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感受。
【柳州市公园路小学 黄璟】
作为小学一组的代表进行今天的学习分享,于我心有忐忑,于我心有戚戚。说实话,对翟教授今天主讲的主题以及翟教授的简介,我在昨晚进行了百度学习,但更多的是概念的介绍,看不懂。今天上午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头脑风暴,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个个高度凝练的逻辑推理,让我们在在笑声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我审视。我们从身边司空见惯的物、事、天、地、人、婚姻、人际……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
课堂上,留美学生的杀人事件、空座位伙伴现象的分析,深入浅出地让我们感受到关联性思维、本质性思维带给我们的思维冲击。关联性思维,是我们在坐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通过发现实物之间的关联、联系解决问题。本质性思维更强调对实物本质的思考,深入思考问题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把握问题本质,找到问题关键。相同的事实,不同的思维,影响我们对现象的解释,更影响我们的判断。一个守在关联性思维的人,是不容易接受本质思维的。
回想我们所处的学校、所处的教育,我们是否把我们的思考点,落在我们身边貌似司空见惯的现象,用给自己惯性的关联性思维审视后,再尝试用本质性思维去想一想、辨一辨,可能有些问题会迎刃而解,可能会有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今天翟教授让我们的思维经历从经验到概念到理论的启迪,让我们对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国人的逻辑思维方式有了更深的认识。
【柳州市前茅小学 钟培玲】
超级幽默、有超强逻辑、讲课超多事例的翟教授继续将30多年研究与我们进行分享,带领我们孜孜探寻儒学与社会学中国化之内在关联,进一步推动着我们在中国人各种关系中的思考与实践。
通过一整天的学习,我大概明白了:关系不单是研究中国社会问题的工具,乃是所有普通中国人自己明白的生活手段。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每个人都常识般地知道:关系是可以取代制度的;那些压根儿就不知道或不懂社会学的人都能意识到:他的生活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他需要建立起他的人脉。
浅薄如我,更是感觉自己如今除了身处5G大数据的天罗地网中外,更加不可能逃离中国社会各种有形无形的关系网。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考虑的是什么?应该是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同事关系,与上级的关系……可以说,这些关系都处理好,你的教育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其他学员学习体会】
大选题:“关系与中国社会”,一项高而深远的选题,专家会讲些什么,做哪些铺陈,如何将宏观的论题用贴合听众的方式分享与引领,参培前我既好奇又期待。
重启发:为什么把“关系”作为中国社会的核心概念?中西方思维的差异在哪里?翟学伟教授用留美学生卢刚事件、校园检查反馈等事例启发我们对比中西方的关联性思维与本质性思维的不同,让大家明白同样的事实,在不同思维的人群面前看法可以截然相异。思维影响对事实的解释,也影响对当事人的判断。课堂上带来的思维交锋,如日常须高度专注啃下“大部头”理论书籍一般充实。
建联系:处于“关系”下的社会,需要我们运用关联思维,也学习本质思维的角度,多方位地了解中西差异,丰富自身的认识论。基于国人的思维逻辑与行为起点,于己不断修身,于人增进包容,把握好交往的关系向度。纵横以比,明视当下,以鉴未来。
(柳州市文惠集团文韬校区 杨薇)
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翟学伟教授用真实事例、心理学实验等方式循序渐进地引领我们揭开中西方思维的差异:西方重在本质,中国更重在关联性思维。为了印证,我又重翻刚刚看完的《幸福超越完美》这本由美国泰勒·本一沙哈尔写的关于人格心理学的书。该书确实是从个人的本质出发探讨“完美主义”和“最优主义”二者对于失败、负面情绪以及成功的理解和反应方式上的巨大不同。
翟教授从心理学转向社会学,阐述中国人行动的社会背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人讲天人合一,讲中庸之道、讲宽容。引发我的思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否恰当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孩子的心理品质?可否在此方面做一些研究和探索。
(柳东新区实验小学 江柳明)
我时常困顿,社会越来越开放,与传统相比,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越来越融合多元,可是与社会、家庭,甚至自己与自己的冲突,也越来越显现。究竟是发展了还是落后了?
翟教授今天关于中西方思维差异、中国人行动的社会背景的解析,帮我解开了这样的困顿,从“关系”的视角理解底层的逻辑起点差异,帮助我建构了更为完善与客观的世界观。随着文化的交流和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的思想差异也在不断缩小,或相互同化。课毕,如何建立一种更为自洽的思维方式与行动逻辑,让其与生活大小环境的文化匹配,如何更积极地理解与转化运用到公共生活与个体互动,我想我找到了一点点思路。
(柳州市雀儿山路第二小学 范燕荣)
翟教授根植中国本土,从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元视角对中西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透视,深入浅出地将中国社会“关系理论“的神秘面纱徐徐揭开,带领我们经历了一场从经验、概念到理论升华的高水平学术探讨。如何将”关系理论“在微观、中观乃至宏观层面适恰运用?我想,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名管理者,这是一种需要修炼的智慧,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永恒课题。
(柳州市鹅山路小学 刘嫦)
中国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儒家有关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理想图景是怎样的?我们如何解读这个图景?能否用它来解释当今人与社会的关系?我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感悟最深。在翟教授自创的这个看似“简易的葫芦”里,在他幽默风趣、娓娓道来的讲解中,我似乎可以穿越回到古代的中国社会感受到了当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更为神奇的是,还是这个“简易的葫芦”,竟然也能让我深切地理解了当今人与社会的本质关系,这真是令人震惊!由此我不禁感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好好探索,而研究、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者们更是令我钦佩不已。
(柳州市瓦厂小学 苫玉华)
学员们和翟学伟教授合影留念
本期制作:和一合一团队(小学一组)
组长:温海澍
组员:邓星华 苫玉华 刘嫦 范燕荣 黄璟 冯少强 杨僖鹏 钟培玲 黄春燕 江柳明 杨薇
我们的团队文化及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