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致力于学生智力开发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创新、学会发展,以适应时展的需要。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做到一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就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其次,和谐的班集体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以此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提到创新教育,很多教师往往想到的是“新、奇、特”的教学活动和方式。只有“越新、越奇、越特”才是创新,这就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发现,别出慧眼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使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中知识、问题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开阔眼界。
二、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必须将基础知识学深、学活。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思维的覆盖面,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达到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情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杜绝人云亦云,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中,应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对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使学生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让学生的思维从书本拓展到生活、社会和自然,让学生逐步由跟着问题学转变为在学中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为此。在教学中笔者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针对数量关系抽象、隐蔽、条件变化等特点,笔者既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方法,还教学生运用转化、假设、逆推等推理方法开拓解题思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有创见地解答问题。当学生掌握了多种推理方法后就可以广开思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有时是显性的。但在更多时候是隐性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教师要站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作准备”的高度,要勤于思考,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求知。
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如,在教授“平面图形的认识”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将内容引申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要在课堂中养成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我们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超越陈规正符合习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更是祖国永葆生机、引领世界的基石。我会严格要求自己,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理论,以更灵活更丰富的教学方法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未来能自如掌舵世界。
陕西神木市第七小学 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