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店镇中心幼儿园关于丁海东教授《幼儿园里的游戏及其案例分析》二次培训

追忆似水流年
阅读 40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7月,我园选派杨玉霞老师参加了《新时代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

        经过自我学习消化后,于近日在姜店镇中心幼儿园组织开展了关于丁海东教授《幼儿园里的游戏及其案例分析》二次培训,与老师们分享本次学习获得的经验。

  老师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认真倾听、学习。

培训完毕后,老师们都各有收获。以下是老师们的培训感悟。

郭鹏程老师:幼儿园游戏案例与观察体悟——兼及指导之道 1.中央提出保教实践评价要突出幼儿园,以游戏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这告诉我们,注重幼儿特点和规律,以游戏为基础,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游戏是教学工具,教师观察与指导有不同重点:自发游戏是放手观察;探索游戏是介入引导;规则游戏是控制与适度。 3.幼儿园游戏是实践生态课程,培养幼儿感性认识和环保意识,促进全面成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设计合理的游戏与学习结合,让孩子在乐中了解自然,热爱环境保护。

贾冰老师: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创造性的源泉,是幼儿童年精神的诗性表达。为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捕捉孩子在游戏中的兴趣,解读和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高唐县姜店镇中心幼儿园组织老师学习了丁海东教授的《幼儿园里的游戏及其案例解读》的专题讲座。

丁海东教授以“幼儿园里的游戏活动,到底有哪些?”的问题为导向,以游戏案例《打枣》、《赶鸭的幸福时光》为切入点,详细地剖析了幼儿园游戏的“两种组织、三种类别”的逻辑体系。丁海东教授明确游戏的两种组织方式为集中教学中的游戏和自主活动中的游戏,集中教学中的游戏是因教学而游戏,而自主活动中的游戏则是因游戏而教学。同时,丁教授还用生动有趣的案例为教师们阐述了他对幼儿自选游戏的三种类别——自发性游戏、探索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的深度理解。

丁海东教授精彩而生动地讲解为教师们撰写游戏案例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让教师们对游戏案例有了新的定位。他强调幼儿园游戏应给予幼儿充分、自由的游戏空间,幼儿本身是个生命的个体,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顺应个体,让幼儿展示自己独特、富有个性的想法,让幼儿与游戏行为应运而生,切实保证幼儿在游戏中释放自己的自主性、主体性,让幼儿游戏真正的返璞归真!

游戏它不只是一种行为表现、还是一种感知、一种经历、是一种获得,我也在聆听丁教授的讲座中对幼儿园的游戏及案例有了新的思考,能够以更加专业的视角审视幼儿园游戏,更为科学、更有温度地理解并组织幼儿园游戏,保护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体验,将游戏还给儿童。

今后的活动中,我将以本次专题培训讲座为契机,继续深入开展各类游戏活动,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助推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于宁宁老师:“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喻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为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捕捉孩子在游戏中的兴趣,解读和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丁海东教授开展的《幼儿园里的游戏及其案例解读》的专题讲座,通过此次培训,我受益匪浅。

丁教授以幼儿园游戏为主线,结合相关文件政策,为大家解读游戏的重要性,并从优秀游戏案例的组织形式出发,将集体教学中的手段性游戏(教学游戏)与自主活动的本体性游戏(自选游戏)进行详细阐述,并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优秀游戏案例对自选游戏的三种类别(自发性游戏、探索性游戏、规则性游戏)予以说明,为教师如何开展游戏活动案例的撰写和研究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导。

自发性游戏具有象征与角色,愿望与想象特点,具有情感性价值;探索性游戏具有问题与情景,理解与方法特点,主要具有认知性价值;有规则游戏具有规则与玩法,竞争与合作,具有社会性价值。

针对三种类型的游戏的指导也应该具有针对性,自发性游戏重在幼儿自主:闭嘴与放手。探索性游戏重在问题解决:材料与介入。规则性游戏重在人际规则:由控到放。

通过此次培训,我将会把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继续深入开展多类游戏活动,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用心挖掘、用心观察、精心梳理、细心反思、用专业视角解读幼儿,更希望通过游戏案例的撰写,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最终推进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深入实施。

徐东老师:通过幼儿园培训,有幸学习了关于丁海东教授的专题讲座《幼儿园里的游戏及其案例分析》,让我们对游戏活动有了更多的认识,丁海东教授先通过发展指南、纲要、工作规程等文件进一步明晰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又通过案例明确了什么是游戏活动。在撰写幼儿园游戏案例时应该主要有游戏背景、游戏的实施过程、游戏的分析与反思三部分,游戏的背景要简要描述,直奔重点,开篇点题,不要浪费太多的笔墨。游戏的实施过程实录,不是把每一句孩子的话,教师的话记下来,而是要抓住游戏中的精彩点、亮点,孩子的关键话语,教师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能够实时有效的把握游戏的生成点和价值点。游戏的分析与反思主要是从孩子的角度和教师的角度两方面做分析。看孩子的个体发展、动作技能、交往合作、个性品质、学习品质等,在每一个不同的游戏中会有不同的针对性,不可能模式化,抓佳关键点,亮点,不可复制。教师反思自己支持中的不足、缺憾和对自己的启发等,在未来的活动中我们需要更聚焦于什么?介入的时机等。在不断的分析与反思中实现师幼的共同成长。在游戏中我们需要以孩子的节奏为节奏,以孩子的速度为速度,教师要协调自己,顺应孩子,老师是到位的点拨而不是拽着孩子走。我们应该相信、尊重儿童,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要做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会讲故事,会玩,心理装着多个故事,能信手拈来。心理有每个孩子的游戏,随时带孩子能玩,这才是最智慧、最有水平的教师。

王月老师:近日,我园杨玉霞老师对丁海东教授的“幼儿园里的游戏及其案例分析”这一讲座开展了二次培训。通过培训,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幼儿园学习方式的理解。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我们要珍视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充分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要知道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我们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不能逾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拔苗助长”式教育。“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只有充分尊重幼儿的这种学习方式,才能真正把握好幼儿园教学的度。

通过培训,我还更加精确的了解到了幼儿园游戏的分类,几种经典的游戏教育案例,使我懂得作为教师应该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要充分理解、包容、接纳、呵护、陪伴、追随幼儿的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

王荣霞老师:今天,我聆听了丁海东教授的《幼儿园里的游戏及其案例分析》的讲座,让我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和引领,瞬间茅庐顿开。丁教授从正确认识幼儿园的活动、游戏中幼儿的学习、游戏中的教师指导、游戏精神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述。体会到了游戏的本质和教师的定位,真的是受益匪浅。

在正确认识的活动这部分内容中,我更加明确了幼儿园的游戏组织形式教学游戏与自选游戏。集体教学中的手段性游戏一一教学游戏(“假游戏”)这里的教学是集中教学,有明确的预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指向的活动,就其过程而言,组织性与计划性强。这里的游戏是作为支持预设教学目标的手段或工具。而且在讲述中丁教授充分肯定了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纠正了幼儿园淡化“上课”这一说法的错误倾向。自主活动中的本体性游戏--自选游戏(“真游戏”)主要是在自主的活动背景下幼儿自发、自愿而自选的游戏。有时候也会表现为教师为让幼儿学会特定游戏玩法而“教”的游戏(有规则游戏),但孩子一旦掌握玩法,便会成为幼儿自选的游戏。

在学前教育专业普遍认知,“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亦然是教师需要维护的基本立场、坚守的基本原则,学前教育从业者的专业信仰。

袁淑培老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都应该深知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游戏作为幼儿最基本的活动,要珍视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

游戏活动的两种组织方式:集体教学中的游戏、自主活动中的游戏。孩子们更喜欢哪一种?对于我而言,我更喜欢自主活动中的游戏,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点或者遇到的各种问题再去进行教学活动,更能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然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带走目的性的观察幼儿游戏,让幼儿带走任务的去玩游戏,而没有考虑到幼儿是否在游戏中获得满足。让幼儿痛快的玩,自由选择,我们要做的是在幼儿玩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特点和能力,从而提供适时适当的教育教学。

李晓文老师: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主要方式,幼儿学习以直接经验为主,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获得成长,在操作中获得经验,死记硬背不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识字。游戏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只有幼儿喜不喜欢,幼儿在游戏中高兴、快乐比什么都重要,教师应该追随、陪伴、呵护、理解、包容、接纳幼儿。

曹芹老师:今天杨老师的培训让我收获满满,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游戏化课程的重要性。

培训内容以丁海东教授《幼儿园里的游戏及其案例解析》为主题,通过例举大量生动有趣的优秀游戏案例,细致讲解了游戏的两种组织形式:集中教学中的游戏和自主活动中的游戏;游戏的三种类别:自发性、探索性游戏、规则性游戏,并从游戏的类型、组织及开展方式及三种游戏的观察与指导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教师对游戏的意义及特点有了全新的认知,明晰真游戏的价值以及对幼儿个性化成长的重要性,对如何实践游戏活动极具指导性。

丁教授从多项政策与文件入手,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际是对现实幼儿园教育游戏渗透不足的一种不满,是因为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还做得不够好,还不够“游戏化”。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园的课程更注重形式,注重怎么教,孩子怎么学,是因为幼儿教育是感性的,直观的,生活化的,是注重体验的,“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指南》,幼师备课不止要备内容,还得备幼儿,备环境,备材料,备游戏到底是课程游戏化还是游戏化课程,探索的都是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融合,实质上是殊途同归。游戏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享受童年该有的快乐!

游戏,是一种生活与体验,让孩子该快乐的时候,别让他戴上沉重的学习枷锁。通过案例分析的学习,我们看到孩子在一系列的操作、实践和试错中玩着《竹篮打水》的游戏,孩子们面临问题和困难想着怎么解决问题和困难,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师在一旁支持孩子们的自主与自由的行动,适时指导和帮助而不是硬性地把答案告诉孩子!(平时的我就是比较着急,会帮孩子或者暗示孩子往我的既定答案去回答,一定要改。)

同时,丁海东教授的视频案例,带领我们对孩子年龄特点和学习品质进行分析,从而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预期经验达到吗?老师介入合适吗?活动往哪个方面去发展?“有经验、有体验、有操作”真正的学习才能产生。我们只有站在“儿童立场”去组织与实施自主游戏,游戏中提升我们的专业能力,学会读懂孩子,发现孩子在游戏中的故事,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刘广达老师:在丁海东教授的《幼儿园里的游戏及其案例分析》讲座中,我深刻感受到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

在我国颁布的各个法规或文件中,均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游戏有两种组织方式:集中教学中的游戏、自主活动中的游戏。集中教学中的游戏是教学的手段或工具,为教学而游戏。自主活动中的游戏为游戏而游戏,即自主游戏。我们不要一味追求游戏的目的性,就像丁教授讲的:“游戏无所谓高低,只有快不快乐,能否满足幼儿。”有的时候没必要非让幼儿学习到什么技能。老师和家长应该做到追随、陪伴、呵护、理解、包容、接纳。

另外,游戏案例的撰写,我们经常把案例描述的过于冗长、把本就简单的问题写的很复杂,丁教授给我们指出了应该注意的地方,比如教师在写案例时,要简洁明了,对幼儿的回答进行筛选,直击问题。教师的反思中,应把老师的混沌、困惑、思考都写在案例里。

我们应该尊重幼儿天马行空的奇思怪想、游戏精神,它存在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游戏中、教学活动中……有游戏、就有学习、才有发展。通过这次二次培训,我更加明白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也会尽自己所能对幼儿进行观察和引导,让幼儿度过一个快乐的学前时光!

李飞老师:观察解读,促进教师理解儿童。游戏是渗透或弥漫于幼年生活的全过程的。因而它与儿童如影相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轻易可见。 观察解读是我们教师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丁教授从当前我们解读游戏行为存在的问题出发,从环境、教师、幼儿三大要素向我们阐述了幼儿行为解读的意义,结合打枣、赶鸭的幸福时光、射击的孩子们、豆芽故事等游戏案例,引导我们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深入剖析了当前影响教师解读能力的因素,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游戏案例,引领我们如何科学解读幼儿游戏行为,从而达到支持与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最终目的。

郭舒鑫老师:这次的培训主要是游戏活动案例,游戏是能反映儿童心理的一个最好的活动方式,对于游戏活动的不足,在这次培训中给予了正确的引导。游戏分为集体教学和自主活动,游戏是自发的,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也没有高低之分,我们要重视起游戏的过程,每个人看到游戏的方面不同,我们要懂得从多方面角度去思考。我比较喜欢自发性游戏,自发的是孩子们喜欢的,并且能最自然的看到孩子们心理的状态,是了解他们的最好的方式,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有限,通过自发的游戏,孩子们可以在不被拘束的环境下,治愈自己,提升自己,锻炼自己。

陈向荣老师:游戏不能只看外在的表演形式,更要看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内在情感体验。即过程体验重于结果——情感与态度。在这一点中,丁海东教授指出,高质量、深度的学习并不是出来什么样的结果才是高质量学习,而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投入、专注、有创造性、知难而进不退缩、勇气尝试才是高质量的学习。他指出,游戏是一个“犯傻”的过程,教师应该陪孩子“犯傻”,支持、鼓励、宽容幼儿的游戏。这一点,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看似儿童无意义的活动,其实对于儿童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们应该尊重幼儿游戏的价值和意义,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体验,获得快乐!

孟亚南老师:游戏是幼儿适宜的学习方式,承载着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正是在游戏活动案例收集与积累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审视和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有益经验,认识和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自觉树立并秉守“尊重与信任儿童”的观点和立场。游戏活动案例的建设能够切实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及能力的发展,也有助于教师树立和坚定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及游戏学习观。

丁海东教授以幼儿园游戏为主线,以游戏案例为引入点,从感性体验与理性分析的双重视角,按照“两种组织、三种类别”的逻辑体系展开讲解。丁海东教授提到,幼儿园游戏具有两种组织形式,分别是教学游戏与自选游戏。其中,自选游戏包括自发性游戏、探索性游戏与有规则游戏。他强调,自选游戏是在自主活动背景下幼儿自发、自愿、自选的游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最后,丁海东教授指出三种自选游戏活动组织与指导的侧重点。自发性游戏重在对幼儿自主的支持,探索性游戏重在问题解决的引导,规则性游戏重在规则与人际指导。

丁海东教授抽丝剥茧,层层推进,借助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阐明了幼儿园游戏的应有之义。本次讲座使一线幼儿教师与高校院系学前教育教师能以更加专业的视角审视幼儿园游戏,更为科学、更有温度地理解并组织幼儿园游戏,尊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发性、自主性,保护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体验,将游戏还给儿童。

冉欣老师: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游戏是孩子探索自我和周围的途径,是成长的阶梯;游戏能折射出儿童发展中的问题……可以说,游戏的价值与功能奥妙无穷。但除却这些浅表的认识,儿童游戏有哪些特征,如何有效组织才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益最大化……今天,幼儿园开展的二次培训学习.以学前儿童不同的发展面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入了解切实可行的游戏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在游戏中促进孩子的成长。

从孩子从一出生到上早教中心、幼儿园,小到手指游戏、大到需要与人合作的游戏,在生活中、课堂上,游戏无处不在。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潜力和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此外,游戏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学会与同伴相处、合作和交流,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发展。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游戏是孩子探索自我和周围的途径,是成长的阶梯;游戏能折射出儿童发展中的问题……可以说,游戏的价值与功能奥妙无穷。但除却这些浅表的认识,儿童游戏有哪些特征,如何有效组织才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益最大化……今天,幼儿园开展的二次培训,了解了切实可行的游戏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在游戏中促进孩子的成长。幼儿园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和发展,提高他们的言语能力.游戏也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地进行游戏。

今后继续学习,以游戏为主导,通过游戏唤起幼儿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促进幼儿的发展。 

张明艳老师:一直以来,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它是这样说的: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生活中往往都是这样,我们听过、看过的事情,不一定记住,只有自己真正去经历,才能换回刻骨铭心的记忆。经验是别人的,经历才是自己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无论想让幼儿获得什么经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感知,去体验,去感受的基础上来获得。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孩子你怎么去教,去讲,讲很多遍,他都不容易学会。其实孩子所获得的经验都不是我们教的,都是他们自己去获得的。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既严谨又抽象的科学,而幼儿的思维是从直觉形成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通过本次的活动,我再次学到了很多东西。乡村教育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会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方式,但部分家长不理解,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学习文化课,多识字写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家园共育,召开班会等形式进行宣传,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幼儿阶段的发展特点,有针对的进行教学才是科学的。快乐的游戏,幼儿的游戏无所谓高低,只有快乐不快乐,幼儿能否得到满足,使我触动很大,以前在观察记录书写的时候太过于注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学到了那些的技能忽略了幼儿本身游戏的快乐。在以后的观察过程中更注重幼儿的满足感。追随陪伴幼儿,理解包容幼儿的行为,勤于学习,善于反思。真正做到爱孩子,做一名想让自己孩子遇到的老师那样的老师。

林鑫老师: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受益不少,我想一定能通过这次的学习有一个大的转折点,并学以致用。游戏这个词,让人想到的就是玩,通过学习我理解了游戏是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理解了幼儿学习的方式和特点。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创设适合幼儿活动的环境,支持和满足幼儿的需要。丁海东教授方分享的游戏案例给我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让教师们对游戏案例有了新的定位。他强调幼儿园游戏应给予幼儿充分、自由的游戏空间,幼儿本身是个生命的个体,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顺应个体,让幼儿展示自己独特、富有个性的想法,让幼儿与游戏行为应运而生,切实保证幼儿在游戏中释放自己的自主性、主体性,让幼儿游戏真正的返璞归真!游戏它不只是一种行为表现、还是一种感知、一种经历、是一种获得,我们在聆听丁教授的讲座中对幼儿园的游戏及案例有了新的思考,让我能够以更加专业的视角审视幼儿园游戏,更为科学、更有温度地理解并组织幼儿园游戏,保护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体验,将游戏还给儿童。

张欣老师: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方向且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老师对于孩子的观察伴随着幼儿的一日生活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在没有培训之前,我经常想“怎么去观察”、“观察孩子什么”、“怎么去观察孩子”......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技巧。首先,我了解到自主游戏的目标是促进孩子们的自主发展和自主学习,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由选择、自主决策、自我评价,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我学到了自主游戏的多种形式和玩法,包括角色扮演、构建主义游戏、冒险游戏等,以及如何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兴趣设计合适的游戏。最后,我还学习了怎么入手观察孩子、用什么样的角色去观察孩子、观察过程中应该主要写什么问题。

刘俊汝老师: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游戏于幼儿的重要性,幼儿园游戏是一种课程生态,在一日活动中,集体教学,活动环节,自主活动等都是游戏,幼儿都应该在其中收获游戏的乐趣。在之前的认知中,我将游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割裂开来,通过丁海东教授的游戏解析下,我对游戏重新下定了概念。

游戏的两种组织方式:集体教学中的游戏和自主活动中的游戏。集体教学中的游戏是教学游戏,在这里的游戏成为教学的手段或工具,为教学而游戏。自主活动中的游戏是自主游戏,这是一种幼儿自发、自愿、自选的游戏。这两种都是游戏,但在严格意义上说,自主游戏才是真正的游戏。

丁海东教授的讲解让我清晰了自主游戏的范围,自主游戏是幼儿自发性游戏、探索性游戏、有规则游戏。游戏无所谓高低,有的只是幼儿快乐不快乐、能否满足幼儿,甚至说没必要非让幼儿学习到什么技能。

丁海东教授点出的“游戏精神”贯穿全篇,游戏亦是一种精神,它与幼儿如影随形,无处不在,这更是提醒了我们幼儿教师游戏的重要性。守护好幼儿的游戏,即守护了幼儿的缤纷童年。

培训结束后,刘园长激励大家:自主游戏的学习任重道远,不是可做可不做,不是谁做谁不做,是必须做的一个游戏课程。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发展,不仅仅只是为幼儿提供物质材料,投放材料和放手游戏,后面的观察、分析、支持更需要慢慢推进,使孩子们在充满接纳、尊重和支持的氛围中,在与环境、情境、问题的不断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用自身特有的学习方式去探究、发现世界的奇妙。

供稿:园内教师

编辑:杨玉霞

审核:刘中华

阅读 40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