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气温逐渐转凉,秋季高发疾病也开始进入活跃期,尤其是常见传染病,如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水痘、肺结核、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青少年儿童抵抗力较弱,加之学校属于人群高度密集场所,开学后学生近距离频繁接触,这大大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并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做好校园常见传染病多病联防工作势在必行,希望家长和学校携手做到家校共防。
流行性感冒(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急性起病,高热(部分病例高热可达39-40℃)、伴畏寒、寒战、乏力、全身痛、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为主,常有咽痛、咳嗽。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容易造成传播流行。
流感传播途径: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呼吸道的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痄腮”、“大嘴巴”。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腮腺肿胀、疼痛、发热等。肿痛一般以耳垂为中心,肿大的腮腺状如梨形或马蹄形,边缘不清,有触痛,张口、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该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后一般获较持久的免疫力。
传播途径: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接触被唾液污染的衣服、食物、玩具等物品也可被传染。
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
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感染后引起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全年均可发生,易在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引起传播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儿童多见)、腹泻(成人多见)。
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品或用具,接触呕吐是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引起传播。
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结核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肺结核的症状很多,主要包括:咳嗽(干咳或有痰)、发热、呼吸困难、疲劳,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咯血、胸痛等。
传播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病人咳嗽、打喷嚏喷出的飞沫就有可能传染给他人。
细菌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最常见症状有眼红,看到眼球表面充血发红,看到清晰血丝,还可能会有异物感、烧灼感、痒、怕光、流泪、分泌物增多。
传播途径:传染途径多为污染的毛巾、洗脸盆、手指或其他用具等。
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疾病初期类似感冒如发烧、头痛、咽喉痛等,以发热,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俗称“见面传”。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厌食、口腔、手、足及臀部出现疱疹或溃疡。
传播途径: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
如何预防
尽管传染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大不相同,但它们的传播方式大都是相似的-通过空气、接触传播。因此预防方式也基本相同,主要包括:
1.做好健康监护。
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牢记个人防护。
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与其他同学共用餐具、水杯、毛巾等。
3.室内勤通风。
家中及教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4.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三餐定时定量,荤素搭配,选择新鲜安全的食材、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不吃寒凉食物,不喝生水,多吃蔬菜。
5.适时增减衣服。
天气逐渐转凉,注意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运动后避免冷水洗脸、洗头。
6.在外就餐应注意。
在外就餐应注意预防,如不食用不洁、无证和不符合卫生的食品。
7.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等各类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请符合条件的人员请按照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全程接种疫苗,筑牢免疫屏障,才能抵御传染病的侵袭。
8.坚持健康生活。
饮食规律,营养到位。充足睡眠,劳逸结合。坚持锻炼,增强体质。心态平和,乐观积极。
编辑:曾昭敏
审核:符声龙
签发:李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