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赋能,行稳致远——菏泽鲁西新区钱塘路小学以“大单元教学”为主题的听评课活动

缺省
创建于2023-09-24
阅读 94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活动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我校于金秋九月开展了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听评课活动,为老师提供将大单元教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机会与平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准备阶段

        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贯彻新课标提出的素养导向和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理念,语、数、英教学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对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等问题,踏踏实实开展了系列化的教研活动。

        在活动准备过程中,大家相互协作/精打细磨。一节课分为前期搜索资料、自我备课、备课组集中统一议课,教研组集中指挥磨课。每一个步骤都做到了“会课”“会诊”“反思”相结合,

        正是基于这样的规范细致,使各科教研组在本次活动中紧张忙碌但有条不紊的快节奏中完成,也为老师之间互相学习借鉴、相互切磋,提供了可贵的机会。

【教无定法,课堂纷呈】——展示阶段

  数学课堂:

       王燕坤老师《圆的认识》课堂,为了帮助学生对院概念的形成,强调了动手画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了圆的特点:固定的点,相等的长,也引出了对圆心和半径的认识。在教学中,还设计了探究环节,把一些课本上没有提及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挖掘出来并理解。

          王灿灿老师在《植树问题》的教学课堂上,通过课前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了要学习的内容,紧接着引出例题讨论植树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结合线段图和摆教具的方式,理解为什么两端都种树时,棵树会比间隔数多1,多的1是指哪棵树。

          郭艳芳老师的《直线、射线、线段》课堂,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概念的抽象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本节课的概念较多,而且比较抽象,但是郭老师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表象,较好的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冯冉冉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课堂中,学生始终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分述,让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根底上,这样联结的知识才结实。冯老师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究过程,联络生活理论把刚学习的“分数”概念运用到生活中去。

         高凤仙老师带来了《认识米和用米量》的课堂。高老师引导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走进课堂教学,学生自觉带着生活的经验出色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见把生活经验和新知结合的重要性。

  语文课堂:

        丁雪菡老师《夏天里的成长》紧扣单元主题“以立意为宗,不能以文为本”,引导通过抓中心路这一方法,明白写文章要围绕着一个意思,把内容写清楚。更再接下来对文章划分结构的部分,引导学生达到“体会文章怎样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不同事例”的单元阅读要求。本次课堂有抓有放,师带领学生以第二自然段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动植物在夏天迅速成长为抓手,结合时令,选择了“丰收的秋天”为主题的小练笔,锻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学生根据在对第二自然段学习中掌握的阅读方法,很快便能理清三四自然段,并结合谚语,明白我们要抓住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道理。

     

          谢秀萍老师带来的《鸟的天堂》教学课堂生动有趣。本节课的教学依旧遵循“在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与技能”这一思路,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深入文本,经过充分的朗读实践,已经能发现动、静态描写在句式、用词、节奏上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联系前面已学的课文和本单元未学的同类型课文,运用新掌握的知识比较、判断文段的表达方法,进一步感知表达的秘奥,并尝试运用。

          郭凯平老师《秋天的雨》课堂,单元的阅读和习作目标落实得很扎实。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如果语感不强,理解较难理解的词语是有一点难度的。但郭老师很巧妙的抓住学生最能理解的“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一连串地引出抓住同义词等方法。本篇文章结构井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找到中心句,便可理清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以秋雨为线索,从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动植物准备过冬三个方面描写,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这也为接下来学习作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颜色奠定了基础。

          马菲老师在《纸船与风筝》教学开始,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引入故事中两个可爱的小动物,并让学生找到小松鼠和小熊的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黑板上寥寥几笔勾画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为后面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马老师采用多种形式,有效地突出了识字教学重点。如在教学“飘”和“漂”时,这两个字虽是同音字,但字义却不同。马老师将区分这两个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孩子们因为有了前面知识的积累,马上发现了这两个字的不同,老师随机结合具体的语境,出示句子:体会了“飘与漂”的不同含义。并且运用多种形式朗读,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平台。

         王菊老师在《对韵歌》课堂课上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的识字载体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多种灵活多样、扎实有效的朗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还发展了语文能力。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语言形式,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英语课堂

         臧老师一首seven days in a week点燃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新授课联系学生实际,升旗活动等等层层递进,结合学生自身课程表,科目,展开从Monday到Sunday的教学,设置情景,假如我是校长,如何设计一张课程表。对比中西方文化,学生体会差异,学生总结单词的规则,通过合理的周末计划和学生无限制玩手机对比,培养孩子合理规划时间,劳逸结合,使课堂进入升华。经过英语组集体备课,摩课,王煜老师说课,两次呈现课堂,使老师们对落实新课标,立德树人有了新的体验和认识,对单元整体教学下的教研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学,然后知方向】——反思阶段,展望发展

          授课教师出课后,级部教研组进行说课讲解,解答其他老师心中的疑问和困惑。听课老师也各抒己见,可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每一位老师都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虽然此次活动结束,但学无止境。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仍要不断探索,总结,改进教学方法。

         最好的事,莫过于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理想而奔跑。我们在教学的海洋里徜徉,是一群追求理想的航行者。教学的舞台上,我们相聚,共同探索教育的路径。

         这一路,回头,有一路的足迹可回忆;低头,有坚定的信念可书写;抬头,有清晰的目标可追寻。

阅读 94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