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名称:“梨花风起正清明”
二、课程类型:综合活动实践课程资源
三、适用年级:二年级
四、活动小组成员:赵方硕、武芮伊、高歆宁、张一陌、赵新语、李思悦、占艺萱、齐钰桐
五、主题背景:
清明是一年里最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节日,通过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对传统节日习俗有了初步的理解,于是我们决定在清明节前期,借此次传统节日作为研究对象,对清明做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归纳。
(一)主题目的:
1、在活动中,学生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背后蕴含的故事。
2、本次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青团,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在制作青团的过程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三)活动方式
资料查找法、交流谈话法、小组合作法、展示法
(二)活动准备
1、 学生搜集清明相关资料,了解清明的由来
2、 学生完成清明节主题作业纸
3、学生准备青团制作的工具(玻璃碗、面粉、打蛋器、电子秤等)
六、学习内容
主题一:清明传说我分享
赵方硕: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武芮伊: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重耳就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在烧焦的柳树上大仙了有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发觉老柳树复活,赐名“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
主题二:清明故事我讲述
1、清明来历我了解
张一陌: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2、清明习俗我知道
占艺萱: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主题三:清明古诗我背诵
高歆宁: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李思悦:白居易《清明夜》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主题四:美食制作我学习
武芮伊介绍:艾草青团
“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用青艾的汁与糯米粉一起调和,将豆沙馅、芝麻馅等馅料包入,做成一个个如小孩子拳头大小的绿色的团子。食材在孩子们的手里称量、搅拌、揉捏、包馅、成团,把春天包进美味的青团里,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蕴。
主题五:糯糯青团我来尝
赵新语:成品的青团子色泽鲜绿,散发出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品尝着美味的青团子,满满春天的味道,大家都沉浸在制作青团的喜悦中,欢声笑语久久地萦绕在教室上空。
主题六:青团飘香我来送
齐钰桐:我们把自己亲手做的青团子送给老师、保安爷爷、保洁阿姨们一起品尝,承载着满满爱意的青团子吃起来一定特别香!
5, 总结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对清明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还丰富了大家的传统文化知识视野。通过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气息的熏陶。同时也让同学们更深刻地懂得感恩生活、敬畏生命。
七、附学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