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待灼,砥砺深耕

兰因絮果
创建于2023-09-24
阅读 56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我从田野来,借着清风飘回山野间。

  我也不知自己是否喜欢培训,上课时想打瞌睡,但是听到一些点又会觉得这节课很有意义,会记下自己的感悟。仔细斟酌后,我想能从生活实际中找出与知识碰撞的点,也是很好的,这是一种学习。

刘令军老师带领我们分四象限规划了我们生活中的事,从这些规划中,我学习到了规划自己的生活,将这个办法融入在实际生活中,可以使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坦然的面对。作为教师不比学生时期的自己,没有人在为我们规划,我们要给自己选好路。在刘老师讲的课中,我找到了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最实用的方法—积极的自我暗示。我热爱教育这份工作,我喜欢我的学生,但我很怕我的学生会害怕我,我希望我的学生能积极的在我的课堂上展现自己。刘老师的这个方法,我认为会很实用。

彭玮婧老师谈到《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我与之有同样的感慨。自2020年从师范毕业后,一直从事各类教育工作,经常用朋友圈、说说、日志,甚至美篇记录下孩子的状态。开始只是为了简单记录美好生活,后来在备考的一年里,重新再学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知识点都与之前的现象对上了。例如:皮亚杰的集体独白和幼儿园小朋友的自说自话是对应的;过家家游戏和皮亚杰万物泛灵论相应和。至此我才真正的感受到读书的作用。

刘新华老师在课堂上的实验,令我深思,但一直组织不出合适的语言概括,而其她老师的发言令我茅塞顿开,我想这就是培训的意义,是交流的意义。一位老师说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把知识一股脑的交给学生,老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慢慢推动他们进步;另一位老师站在教师自身的素质方面,提出教师要不满足于现状,落实终身学习,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为学生学习做榜样。在过去一年的考编学习中,我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的书反复看了很多遍。在此之前我一直很自信,认为这些知识不需要学,而今我真实的感受到了知识的作用。作为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在考编路上,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她们有的年龄比我大,有的比我小,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一直坚定的学习,或条件性知识,或本体性知识,或实践性知识,或文化知识。我佩服这些将知识学通的老师,同时我也会向她们学习,忠诚且坚定的奔赴这热爱的主场。

(1)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任教学科的知识;

(2)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育必须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

(3)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教学法知识;

(4)文化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是指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的人文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基本的艺术素养。

走向更高的地方,不是为了摆脱培养我的学校,而是为了更好的回报这片热土。

龚老师的课上完后,我发现我写不出体会。当我写完听刘新华老师课后体会时,我思考了很久,努力回忆课堂上的内容,我发现脑袋空空。但龚老师的课,我听起来很有共鸣,他课堂上的热情,深深的感染着我。我思虑良久,这种激情课堂与我的课堂氛围不是一样吗?我的学生是否也如我一样热情参与,课后脑袋空空?我被这想法吓到了 我自以为有所获的课堂,对于学生知识获得是没那么理想的。可当我翻阅笔记后,心情又瞬间转好,原来我都记下来了。果然古人诚不欺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针对此现象,我觉得在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做好笔记是十分重要的,结尾处做好总结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准备在今后备课中设计学生笔记,用彩色笔标准重点,用连贯的话写出一段总结或采用让学生说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

新入校,素质教育下的我和学生像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曾几度怀疑,这改革是否真的有用,然而龚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恍然大悟。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变得有人性,应试教育只改变了部分人的命运,而另一部分人可能被“杀死”。

陶丽莎老师讲的课,我感觉很适用,老师以自身经历为例,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对自己很有启发的事儿。在以前的工作经历中,我所带的班级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来到沅江,我一直也很自信,但新开学感受到的教学模式让我非常的震惊,我曾经一度无法适应。老师的话引起了我的关注,我不能沉迷于过去的成绩中,及时适应当下改变教学策略才是最重要的!老师的公开课经历让我很有启发,作为教师,公开课是必不可少的,而我们要想走得更远,必须要适应不同地区的学生。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能够随时的改变教学策略,不论何时何地,都能从容应对,因此了解并掌握全学段的教学目标十分重要,还需要根据目标能形成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阅读 56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