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日夜平分,桃李涵泳有味

雨霖零
创建于2023-09-24
阅读 25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窗外秋雨绵绵,室内书声琅琅。

吴春玲老师上午在逸夫楼403室给大家作了《此中有真意,涵泳滋味长——在语言品析中走近经典》精彩报告。

她首先与同仁们共诵经典文章,张必昆先生作文《学文言非诵读不可》,强调诵读对学习文言的重要性。吴老师让大家说说学生畏惧学文言的原因,发言踊跃,有的说是拦路虎——陌生的字词多,有的说是受制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的说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刚开课就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内容上来。然后和大家一起诵读《国风·硕人》《史记·报任安书》等片段,书声琅琅,时值秋雨沙沙,真是应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由此引出“涵泳”的概念,借用朱子的话从专业角度解读“涵泳”,而非“涵咏”。

第二环节展示了诵读的完整环节和注意事项,从诵读姿势、诵读要求、诵读指导、诵读评价等方面把她这些年的做法与大家分享。吴老师特别注重细节,把诵读前的开场白,读完后的结束语,让语文诵读实践生活化了,但很正式,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还把电子白板的“随机抽取”功能教给大家,同时把我们听课老师的人数进行了统计。处处体现细心,治学严谨。

文章的体裁和品味语言的角度对诵读情感基调准确的把握起到关键作用。指出诵读语境和词义理解的相互促进,从情感表达、哲理意蕴、用词、修辞和描写角度阐释了“涵泳”的丰富内涵,避免对诵读定义理解的简单化。再从这几方面逐一举例,观点鲜明,案例有力,再次抓住了听课老师的注意力。

   吴老师讲座还强调教学研究时,必须有理论支撑,有出处。这体现在她的报告中,比如:在讲审美创造中涵泳语言时,出示高中2017年语文课标关于语言实践活动的部分内容,用设计学习活动完成学用转化。 

总之,一上午在美的情境中,移步换景,互动热烈,吴老师眼中始终有学生,正如吴老师的结束语“黾勉同行,共度美好”!

阅读 25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