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来到树人思贤快一个月了,新的里程里和五二班一起成长,开学一见面就有小朋友问我怎么长这么高,我故作神秘的说:这是秘密,以后会告诉你们!
昨天又有同学问我,那我就在祝大家中秋节快乐的同时,分享一下这个“传说中”的小秘诀,有时间可以尝试一下。
温馨提示:这是我们老家在孩子10至15岁身体发育时,都会给孩子补身体的一种食材做法,直到今天都还有这个习惯,也有餐馆改进做法成了奉节名菜“盬子鸡”,以下图片是我哥给我六年级侄子做时,拍下的图片,我们家族的中女生最高176cm,我自己182cm,我带的几届学生中给他们介绍了这个方法,普遍身高高于同年级,有同事开玩笑是跟着班主任长的……我也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仅供大家参考😊。
说了这么多,下面开始揭秘。
把整只土鸡洗净放入盬子鸡器皿中。
再加一些洗净的药材(枸杞,胡椒草,山胡椒根,牛可喜,小灵丹,给早草,紫树,臭草,通草根),最好是新鲜的,我们老家的农贸市场一般都有,可按自己习惯添加。
食材放进盬子后,并不直接拿盬子到灶上去煮,而是放在铁锅里掺水蒸。陶制的盬子底部边沿,均匀地分布着四个小孔,在盬子内壁的上口边沿也相应地有四个小孔,为上下连通这些小孔,制作盬子陶坯时,附着壁做了四条凸出的空心暗槽。当铁锅里的水烧得滚开时,蒸汽便从盬子底的小孔里纷纷钻进去,再从内壁的小孔喷出来。盬子里的食材都是干放进去的,没掺水,全靠小孔喷出的蒸汽将其汽熟,时间差不多要四个小时,盬子鸡的土名因此叫汽锅鸡(各地都有汽水鸡,做法不一样,这个更大的保留了本味)。
食材是干放进去的,只有铁锅里有水,盬子上的瓦盘有水,盬子里是没有水的,汤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汽蒸过程中,盬子里的蒸汽太多了,会一个劲儿从盖缝儿里飘出来,盬子盖的盖顶陶制了几厘米高的沿边,成为一只瓦盘,在瓦盘里掺满冷水,并且随时更换,以保持一定的凉度。当盬子里的蒸汽上升时,遇冷就凝成蒸馏水,滴在食材上。
经过四个小时左右的小火,其形态仍然保持着原样,吃到嘴里却已烂熟。
我们品尝时的盬子鸡却有汤有水,喝起来不仅有营养,而且还非常鲜。
可能大家一开始就想说没有这个器皿,哪里买?已放弃各种想法……
没有专业器皿的没关系,可找普通蒸锅代替
把锅盖洗净倒过来。
为了防止蒸馏水跑掉,可以用干净布巾围着锅边一圈。
在教育用心、全心为生的余老师和贤惠细心、和蔼可亲的黄老师两位班妈关照下,我这位新晋班爸很快融入了五二大家庭,也感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缘份让我们一起见证孩子们接下来的两年小学生活,让我们各方面争取一起努力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