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套平原(2)

高京林
创建于2023-09-23
阅读 83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黄河几字湾的一横大约400公里长,它的东面是土默川平原,西面则是巴彦淖尔平原。从托克托县的河口村向西200多公里,就进入了巴彦淖尔平原。它西至乌兰布和沙漠,东至包头市郊,南临黄河,北靠阴山。东西长260公里,南北宽40~60公里,总面积1784万亩,其中引黄灌溉面积902万亩。这是河套三大平原中最具典型意义的灌区。

巴彦淖尔平原(简称后套),与土默川平原(简称前套)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前套是个倒三角形,北高南低。从黄河到大青山南北的直线距离有200多公里。而后套是长条形,黄河到北面的阴山只有50公里左右,南高北低。第二,前套的灌溉用水主要来自在于大黑河及其支流,人工灌渠的数量很少。而后套则完全靠黄河水灌溉,其主渠道在2500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经被开凿了出来。经过若干次大的改造,现在地图上的灌溉网是1961年之后形成的。它包括一条平行于黄河的180公里主干渠,即巴彦淖尔最西段的磴口县到包头东端乌拉特前旗的杨贺河头村。总渠上有4个分水枢纽,枢纽旁是分干渠(灌溉面积5万亩以上),分灌渠上又有支渠(万亩以上),然后是斗渠(2000亩)、农渠(500亩)和毛渠(100亩),共有7级渠道。目前已建成干渠13条,分灌渠40条、支渠222条斗渠1056条、农、毛渠1937条,各级渠道总长度16800公里。灌渠排水系统多与灌水渠系对应,也设7级沟道。

《图1》后套灌区示意图

灌渠农作物灌溉,分夏灌、秋灌和秋浇三个阶段,夏灌从五月上旬到六月底,秋灌从九月初到九月中旬、秋浇从十月初到十一月初结束。

2023年8月30日,我们从河口村向西240多公里,来到了杨贺河口村。村旁有一条宽20~30米的人工沟渠直通不远处的黄河河岸。这就是前面所说的长180公里的引黄灌溉的主干渠的终点。渠里的水不多,可能还没到秋灌的日子。有一个三孔的闸门,闸口全开。查高德地图,从闸口再向南1.8公里就是黄河了,渠旁有一条可以行车的路,一直伴随着前行。跟着导航车开上了一条土路,但不多会儿,前面就被人为地刨断了。无奈,只能一点点的倒回去。再查,高德上没有找到第二条路。看来只能放弃了。

《图2》引黄灌溉主干渠的最后一段

《图3》引黄灌溉主干渠的最后一段的断头路

沿干渠朔流而上,前面是个水闸。闸前面的院子的墙上挂着“内蒙古河套灌区排水分中心第五排水所”的牌子。下面有文字介绍,即它负责总干渠至黄河口24公里范围内的工程养护、运行管理、水质监控等工作。想去传达室与看门人聊一聊,可进去才发现那人员已经在床上午休了。

《图4》引黄灌溉主干渠的最后一段的排水闸

《图5》引黄灌溉主干渠第5排水闸前的沟渠

离开干渠上S315沿黄公路,路旁是纵横交错的大小灌渠和水闸。10米宽的沟渠经过小水闸后,变成1~2米,2~3米宽的窄渠,有的有一点水,有的完全干枯。如此密集的渠网,在我们走过的河北、山西或陕西是不多见的。

《图6》引黄灌溉主干渠的次渠和分水闸口

《图7》引黄灌溉主干渠的次渠和分水闸口

《图8》引黄灌溉主干渠的次渠

再往西行,距巴彦淖尔市区60公里的地方,黄河来到了它的最北端的突出点,这里叫黄河的至北点。河岸北面几百米的地方,竖起来一个巨大的碑,一块巨石托起了一个圆圆的地球,地球上有中国地图的图案。巨石上画了一个黄河几字湾并刻有“黄河至北”几个大字。碑下面衬托着高高的台子,并有百十节台阶。爬上去有一个很大的平台,石砖铺的地。但砖缝中兹出了很长的野草,应该很长时间没人维护了。远看碑体是一块巨石,近看才知道是水泥浇筑的。做工比较糙,像穷人家盖的房子,徒有其表。

《图9》黄河至北点碑(2019年后)

《图10》黄河至北点碑(2019年前)

站在高台上往下看,围着台子一圈是花园,还有一个人工湖。地图上标着这块地儿是个生态观光园,当时是否作为一个收费景区来建设的,现在不得而知。我们去的时候有3~4拨游客。不过爬上高台照几张相后就撤了。

站在高台向南看是一眼望不到对岸的黄河,中间有很多沙丘子露出来,看来现在是枯水期。在地图上量了一下,这里的黄河有5公里宽。

《图11》黄河至北点碑下方的人工湖

《图12》远眺黄河

黄河至北的碑是什么时候建的,这里没有说明。查了一下网上也没有人提及。不过查到了一张以前的照片,那碑比这个小得多,也不在这个高台上。网上有2019年翻修时采购石料的招标书,没有数量也没有采购金额。基本可以肯定,这个高台上的“黄河至北”碑是2019年后翻修的。谁花的钱,花了多少钱,现在谁来管,谁负责日常的维护无从知晓。应该是投了大量的钱建成了这么个观光园。本以为能收费,没成想来的人太少。所以,园子荒废了,也就没人管了。

下高台向南来到黄河边,一条土路沿着河岸一直向西伸展开来,岸边有坝墩从东向西几十米一个。上面写着<白音赤老18>;<白音赤老19>.....<白音赤老22>等数字。<白音赤老21>正对着“黄河至北”碑体,旁边还有一个方方正正中的影壁,当地老乡摆了香案供奉。可以说21号坝墩就是黄河的最北点。至于“白音赤老”是什么我也没有查到出处。有人说这段河坝叫“白音赤老”段,也有的说附近的景华村就叫“白音赤老”。总之,只能查县志了。

《图13》黄河至北点21号坝墩

《图14》黄河至北点河岸

《图15》黄河至北点的香案

再西行,我们来到了巴彦淖尔市区。巴彦淖尔,地级市,位于黄河几字湾的西侧,人口153万,面积61万平方公里,辖7个县旗。以农牧业为主,官方网站上没有查到地区GDP和居民收入等信息。

引黄总干渠从市区穿过,这里叫二黄河。渠水很清,没有什么流量,一切好像是都在静止中。渠两岸1~2公里的范围内,建了一个湿地公园,其中有一个《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听当地人讲,这里有完整的后套完整的水利文化的介绍。可惜的是,挡我们赶过去的时候,它闭馆了。好在公园里有橱窗,系统地介绍了2500年来先人和现代人凿渠引黄灌溉农田的详尽过程,使我们能够对后套灌区的水利系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图16》流经巴彦淖尔市区的引黄主干渠

朔流而上大约80公里是巴彦淖尔市的磴口县。这里是引黄主干渠的入水口三盛公水利枢纽。从银川平原过来的黄河被一道拦河闸拦腰截断。闸的上游是引黄干渠的进水口。每年的沣水季,拦河坝将河水抬高5米,同时打开引黄主干渠的闸门,黄河之水就自然流进了所谓的“二黄河”。后套平原每年引黄河水50亿立方米,浇灌902万亩良田。所以说,没有引水干渠,就没有今天的后套鱼米之乡。

《图17》磴口县的三盛公水利枢纽

《图18》磴口县的三盛公水利枢纽的引黄主干渠

磴口在民国之前还是黄河上游重要的货运码头,每年内蒙的粮食、碱、皮毛等从这里顺流而下直达中游的河津、碛口等,而中游的茶叶等农产品朔流直上到达磴口。再通过陆路到达内蒙、宁夏、甘肃等地。1910年京包铁路通车,加之连年的干旱黄河断流,磴口的河运也就逐渐废弃了。磴口的旧码头在三盛公上游的几公里处的黄河铁路大桥旁,那天本打算去看看,但沿河的S315断路,地图上又查不到可绕行的路线,只得作罢。据当地人讲,早已找不到码头的任何遗址了,去了也白搭。

磴口西北90多公里处的深山中有一座建于清代的红教藏庙,叫阿贵庙。它建在一个大山洼里,占地1500亩。有大雄宝殿及配殿981间,其中大雄宝殿高10米,长24米,宽20米,重建于1984年。金刚殿、白塔重建于1996年。总之,是金碧辉煌,香火特别的旺。它边上的山也特别有意思。山体像是熔岩瞬间冷凝后的产物,岩石是一圈圈的。

到那里去要穿过一段沙漠,并在不长一棵草的阴山山脉的山沟中穿行十几公里。


《图19》磴口县的阿贵庙

《图20》磴口县的阿贵庙

《图21》磴口县的阿贵庙

阅读 83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