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火为墨 落笔生花——横沽中心小学葫芦烙画绽放传统之美

学会珍惜
阅读 39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葫芦的谐音是“福禄”,寓意着福禄吉祥,作为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葫芦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以葫芦为纸、烙铁为笔,把绘画、雕刻等技艺巧妙地融汇在一起,就成了一门令人称奇的艺术——葫芦烙画。 葫芦烙画艺术,又称葫芦烫画、葫芦火笔画,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品。

      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葫芦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还可以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

      横沽中心小学葫芦烙画开始于2010年,学校为学生开垦了葫芦种植基地,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葫芦种植基地去了解葫芦的生长规律,为烙画教学服务。

      学校形成了“葫芦的种植——生长管理——葫芦文化——葫芦烙画艺术”为一体的教育模式,集学科教育、美育、劳动教育于一体,使育人效果最大化。

       从葫芦的栽种,育苗,养护,采摘,刮皮等全程都会有学生参与,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春之美在于它的生机与蓬勃;夏之美在于它的热烈与繁盛;那么秋之美,在于它的灿烂与收获。每年生长在葫芦长廊中的葫芦藤是我校的独特风景之一。

      每逢学校艺术节,那琳琅满目的葫芦作品,现场的葫芦绘画、葫芦烫画、葫芦手工制作,一支支用葫芦丝吹奏歌曲,无不彰显着我校的葫芦文化。 

      葫芦晒干以后,就可以对葫芦进行加工制作了。每天下午4点,在横沽小学烙画教室里,来自全校各年级的学生在魏超老师的指导下,将一幅幅起草在稿纸上的画作,通过手中的电烙笔一点一点勾勒在一个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葫芦上,教室里弥漫着电烙笔烙在葫芦上散发的淡淡焦味。

      “学习烙画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学生不仅能体验传统艺术创作的乐趣,还能以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形式真切感受非遗之美”魏超老师说。

     “刚开始什么都不会,跟老师零基础学习,渐渐地对烙画技艺越学越痴迷了。”12岁的刘宸伊手持电烙笔,全神贯注地在葫芦上或轻或重地慢慢描绘,伴随着缕缕青烟升起,一朵没有色彩的牡丹花轮廓栩栩如生地浮现在了葫芦上。

      通过烙画葫芦的学习、欣赏和制作,让学生热爱民间传统工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赓续百年初心,再谱教育华章”,2023年丰南区庆祝教师节师生艺术作品展上,各级领导在欣赏来自横沽中心小学的师生葫芦作品。

      领导们被我校师生葫芦作品所吸引,都赞不绝口。烙画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也丰富了他们的人生旅程。

     领导们期待着横沽中心小学师生们以后能创作出更精美的的葫芦烙画作品!”

  梦想从这里起飞,理想从这里起航。 葫芦文化在校园,既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陶冶了学生的审美艺术情操,也彰显了横沽中心小学的办学特色。随着孩子们对艺术的理解和对烙铁的娴熟运用,画面会呈现出更丰富的表现力,随着他们线条越来越流畅准确、形态会更加栩栩如生、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给人更耳目一新的感觉。

       驻舟停看江河阔,一任长帆入海流,未来的道路还很遥远,但我们坚信横沽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将深化葫芦文化的探索与研究,葫芦彩绘、葫芦雕刻、葫芦漆艺等等,这一系列活动会在横小这片弥漫着浓浓葫芦文化的热土上进行下去,不断打造横小葫芦特色品牌文化校园。

    

阅读 39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