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秋色渐浓。天高云淡,凫雁高去。瓜果飘香,稻谷归仓。中秋佳节将至,为了让同学们亲近自然,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更好的体验中国传统文化,9月23日,十三小五(10)班开展了“盈满中秋 '薯'你快乐”研学实践活动。
让我们一同寻找秋天,与秋天撞个满怀。
红薯的一生
【农物科普·红薯】这些科普你都知道吗?
红薯原产自中美洲,随着哥伦布远渡重洋来到欧洲,而后在1594年左右辗转传入中国。现在,红薯是全世界产量排第七的农作物,而近90%的红薯是中国生产的。
老师进行红薯知识的科普,了解红薯的生长环境,形状特点,营养成分…同学们认真聆听中。
红薯特工队
一起挖红薯,快乐“薯”与“泥”。这个环节可是同学们最期待的了。实践基地的红薯成熟了,长长的红薯秧子爬满了地面,拽起一根黄绿相间的秧子,下面肯定是一撮大大的红薯~🍠
小红薯们都“迫不及待”的探出他们的小脑袋,等待着同学们们用小锄头将它一一收获。
班主任张晓凌老师跟同学们一起挖红薯,同学们一边收获,一边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体验快乐。愿每一份辛劳,都有黄金收获。
“薯”香四溢
一颗香气四溢的烤红薯,是很多人的甜美回忆。同学们耐心地听着老师讲解如何古法烤红薯,激动地等待属于自己的红薯,真希望能早一点享用到亲手烤制的红薯。
在碳火的加温下,红薯慢慢散发出特有的香气。同学们双手食指拇指齐上,一点一点剥开皮。哇!薯香四溢!一股浓郁的甜香伴着热气扑面而来,顿时让人口舌生津,馋虫大起。慢慢吹凉红薯,咬上一口,甜甜的,粉粉的,大口大口吃着,开心地享用着自己动手烤制的美食,体验劳动的快乐。
月饼的诞生
中秋节,怎么能少了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月饼呢。从精选原料到巧手擀皮,再到经典馅料的巧妙搭配,月饼的诞生充满了传统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
在研学导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一起揉皮、包馅、印形状…每个步骤有条不紊,现场更是欢声笑语。
在这里,我们不仅制作美味的月饼,更传承着代代相传的手艺和文化。
看着自己亲手做出的月饼,如同欣赏一件艺术品,成就感满满。
好吃的月饼千篇一律,自己做的月饼万里挑一。同学们感受到中秋佳节带来的温馨和美好,更促进青少年一代了解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了对传统文化及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对我们的民族充满着浓浓的自豪感。
非遗传承—扎染
扎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扎染工艺又名为“绞缬”。
扎染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他是通过纱、线、绳等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等多种形式组合和进行染色。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
在千年文化的积淀中体验艺术之美和效果之美。一条布、一扎皮筋、一盘染料、亲手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纹路,体验造物的神奇魅力。
没有打开的那一刻,你永远不知道最终会出现什么样的图案。这样未知的结局,能让孩子完全沉浸其中,享受扎染的纯粹乐趣。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当大自然和非遗文化亲密接触,染出“布”一样的灿烂童年。
满载而归
追光的人,终会万丈光芒。此次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使学生更加亲近自然,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完美融合。营造出的浓厚节日氛围,激发了学生了解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更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迎中秋,庆国庆。祝大家中秋快乐,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让我们共同追寻美好,共同展望未来。尚美学子,愿每一个梦想都能照进现实,愿每一个努力都能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