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导力培训心得

云曦
创建于2023-09-23
阅读 104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木叶落,秋分至,最是一年最美时。

       2023年9月17日-22日,我参加了成都东部新区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导力提升项目培训。此次培训在重庆西南大学进行,内容涵盖面广泛,涉及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设计与诊断、“学本教学”卓越课堂文化、“自然分析教学”的课堂教学之道、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教育创新、校园文化与教学领导力建设等。专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浓厚的课堂氛围、丰富的案例分析,让我从不同角度体会最新的学校课程建设理论知识、领导理念,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升华了心灵。现在谈谈聆听几位专家讲座的心得和感悟。

       在参加熊德雅教授的《学习效率减负提升的内涵途径》培训后,我深刻了解到追求教学科学有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流程来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熊德雅教授分享了教学设计规程、学习成效归因分析、评价工具和一系列有效的关键行为和核心变量等,如清晰的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而时间作为学习的中心变量,学生在课堂单位时间内投入的时间越多,效果越好。需要注意时间是中心变量,但不是唯一变量。如何增加单位时间容量,教师提前进教室、坚持到下课五分钟后再离开教室都是方法。熊德雅教授强调,教学效果尺度由学生思维流量、认知流量、情境流量构成,课堂教学氛围好、思维活动量大、信息量大,是课堂学习成效高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学方法在变,不变的是作为教师,要确立目标并检验学生达成度,在单位时间内,激发更多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识。

       龚雄飞教授向我们提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学本式”新型课堂改革的教学模式。他阐述了课堂的四阶段发展、启发式教学的程序等,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展示学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培养。其次,“学本式”课堂改革模式注重情境自学、合作互学、展示激学和提升领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三人一组,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通过情境创设、合作交流、展示分享和总结提升等方式,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能力的发展。此外,“学本式”课堂改革模式强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能力发展。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22日是成都东部新区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导力研修班培训第五天,也是最后一天。上午,西南大学王牧华教授带来了关于《学校课程领导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讲座。王教授从教师的课程创生、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创生的5环节、3原则等方面阐述了课程教学是教育的核心问题,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价值、原则和路径。教师的使命除了培养学生,也要培养自己。王教授用平实的语言解释“课程”,就是希望学生怎么学,就怎么开发,并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找到感兴趣的着力点。然后,王教授借重庆农村学校迎龙小学借地域优势开发生态课程的实例,向我们展示了该校“建和谐共生家园 育生命自觉之人”的教育理念;“学园--家园--乐园”的学校内涵和具体生长课程设置目录;迎龙学校因地制宜不断完善适合学校的课程体系,该校教师作为领导者和实施者积极地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让我们明白教师要打开自己的心灵,主动成长,主动变革,找到属于我要发展、学校要发展的“愿景”。

       下午,重庆北培教师进修学院高级教师黄吉元为我们带来了名为《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导力建设----基于新课程改革实践视域》的专题讲座。黄老师首先以“人永远是教育的目的”开启培训,他指出,学校教育的价值是促进教师自然生命完整、社会生命完善、精神生命完美。教育需要满足人的自然、社会、精神三种属性,学生才能实现真正地发展。然后,他从管理者角色的认知与价值体现中讲到,教师要脑中有智,眼中有人,心中有情,手中有术,做一个顶天:聚焦立德树人;立地:强化课程育人的思考者、思想者、思享者。教师教学要善于转化3个空间,从教材到生活空间再到价值判断,而不是只关注知识内涵、方法引导。而后,他从新时代要求及历史背景下课程标准的变化出发,向我们阐述了我们是“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学校课程应该明确目的,符合时代发展,满足新时代要求。并结合课程建设实例,引导我们要有大局意识,树立学校整体发展的理念,找准学科育人主阵地,注重价值引领和生命成长,从社会--课程--再到课堂,为学生铺就不同的适宜成长的跑道。

      此次为期一周的培训,带着理论的色彩,实践的温度。我们将在以后工作中发挥此次培训的作用,结合实际进行课程愿景的预设、课程规划的整合、实施和评价,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不只建构学生与知识的联系,也要建构起与家长、社会、国家、时代的联系,确保立德树人的总要求,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助力,为强国有我做出贡献。

阅读 10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