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曰:说起中国古代读书人,可能人人免不了要作状元梦,都梦想自己“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赴琼林宴“,能“打马御街前”更好,要能衣锦还乡则更是自己扬眉吐气且大涨家门威风。而明代的焦竑却婉拒两地家乡为自己高中状元而建牌坊的计划,这彰显了其心系百姓和淡泊名利的风骨。
晚明杰出的思想家、藏书家焦竑(1540年-1620年),字弱侯,号漪园、澹园,又号龙洞山农,曾自称琅琊焦竑。生于江宁(今南京),祖籍山东日照,自祖上寓居南京到他这一代已二百余年。万历17年(1589年) 50岁时被皇帝钦点为第一甲第一名,成为明代第72位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皇长子侍读等职。
传说那年他乘船北上赶考,一早偶然发现船头有一只珠宝镶嵌绚丽夺目的陌生金镯。他毅然令船工抛锚停航,派人登岸寻找失主,后来果然查到失主,当面还镯,却误了考期。谁料因考场失火考期推迟,他高兴至极,按期进场。殿试完毕,名列第一。焦竑考中状元的消息传开后,人们说:“德高当报,考场不失火,哪有状元焦!”
喜讯传到其家乡金陵上元县和祖籍山东日照县,当地都为出了这么一位新科状元感到莫大光荣。依照当时惯例,府县分别拨出专款要为他建立纪念牌坊。此时江南与山东地区都在闹灾荒,灾民流离失所。焦竑听闻两地准备要给自己建造牌坊的消息后,即刻修书两地县令,坚决推辞,并建议将建造牌坊之款转用作救灾。焦竑在信中表明心迹:"仆虽不肖,然不能益于乡人,亦岂敢累乡人乎?此不敢当一也;地方旱荒之余,有一金可活一人,乃以此不赀,费之无用,此不敢当二也;古人不朽,自有所在,仆能勉强树立,异日或能彰一时相成之美,敢徒以建造顿烦民力,此不敢当三也。幸以此离言之,纵工作已兴,必求罢免为望。"(见焦竑《澹园集》卷十三)就这样,焦竑坚辞了两地的状元坊。
作为状元的焦竑还是明代著名的藏书家。《明史·文苑·焦竑传》载:“(焦竑)博览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中国藏书家考略》载:”(焦竑)藏书两楼,五楹俱满。"当时坐落在南京市珠江路同仁街的藏书楼是南京地区传世最久的私家藏书楼建筑—澹园,焦竑把自己的藏书楼命名为"五车楼",把书房命名为"欣赏斋",民间俗称之为"焦状元楼"。大量的藏书非一日之功。焦竑早年家境并不富裕,困难之时甚至靠妻子朱氏卖掉嫁妆支持读书。他自幼嗜书,养成了集书、抄书及后来条件改善后刻板印书的习惯,天长日久,集腋成裘,使他成为晚明最大的私人藏书家,为保存中华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焦竑的学术思想非常丰厚,作为思想家的焦竑是他更大的价值。他继承和发展泰州学派,敢于打破把圣人看成不可企及的"圣人思想至上"的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倡导"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为圣人",把"百姓"和"圣人"放在等同的地位,这是历史的进步。
王子曰:王子曾经在上海市徐汇区光启公园里仔细瞻仰过徐光启的生平介绍,焦竑的另外一个重要贡献是发现并提携了明代学贯东西的著名科学家徐光启。"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焦竑任会试副主考官,他在落选卷中看到了徐光启的试卷并“阅而奇之”,叹曰:此名世大儒无疑也。坚决“拔置第一”,毅然决然将已名落孙山的徐光启拔至第一名。焦竑接触和研究西方思想文化,愿意不断吸收消化外来思想,又尝试用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为基础,来收摄各种学说,这使他超越了同时代的文人。徐光启由衷地说:”吾师澹园先生,以道德经术表标海内,巨儒宿学,北面人宗“。
焦竑的廉洁思想也颇有深意,他在为黄汝亨续编《廉吏传》作序中进行了阐发,他写道:“廉而有用于天下国家者为上,义不苟禄、仁不遗亲者次之,节凛呼蹴、义形箪豆者又次之。”《左传》里提出“立德、立言、立功” 是为三不朽,焦竑拒建状元坊,可见他并没有把名字刻入石头当作不朽,这是对真正不朽的深刻领悟啊!
来源:王冬老师廉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