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0日,时至秋分时节,应清流县政协文史委之邀,我有幸来到龙地村,了解高山村落的韵味,探访古村的独特魅力。
龙地属清流县沙芜乡洞口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这个村位于沙芜东南方向,距乡政府5.45千米。坐落在原九龙十八滩的首龙----“雾龙”岸边的高山上,海拔700余米,属高山小盆地。村落地处在宁静的山水之间,房屋呈块状,依山而建。门前山有九条山脉好似九条小龙延伸到村里,两小溪蜿蜒如祥起舞龙穿村而过,因而得名龙地,曾用名留地。明弘治年间(1505),黄江彪由洞口迁龙地开基肇业,江彪公为龙地村一世祖。龙地建村已有500余年历史,现有村民60余户,370余人,汉族,村民以黄姓为主,现通乡村公路。
汽车行驶过一片古树林就到了村口,也称水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老的屋桥,屋桥建在高高的岩石上,形成《虹桥横杠》的美景,屋桥是村民劳作歇脚纳凉的地方,具有藏风聚水的功能,还有聚气生财、纳福呈祥的作用。我在古朴的屋桥上望着曲曲折折的山涧,陡峭蜿蜒的老石砌出村小路。顿觉这里处处都弥漫着历史厚重的氛围。据老辈人说水口地理位置俱佳。村口有一大岩石形是乌龟,静静的当关设卡伏在路旁护村安民,久而久之就有《金龟守关》之传说。离石龟不远处的山涧两岸各伸出一块矶石,形似鸡头,雌雄对峙三更能报晓,催人早起,人们取名《凤凰相对》,水口三处景观被族人纳入《龙地八景》之中。
入的村来是一片珍稀楠木古树林,胸径需3人合抱。过石拱小桥,呈现出一片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景象,广袤的田畴中镶嵌着几座饱经岁月洗礼的木构黒瓦房屋,让人感受到了古建筑的特有魅力和曾经的辉煌。房舍依山而建,门前是稻田荷塘,清潭碧水;屋背是古松耸立,竹影婆娑;天空是夕阳西照,炊烟袅袅。
村内少见年轻人,看不见商店,也没人搓麻将,小狗歇息、公鸡觅食,大伯看牛、老妇嗮谷。木构梁柱、黑瓦盖顶、石砌台阶。粗糙的木门无需上锁,村民劳作于山林田间,终日敞开着大门的老屋厅堂、庭院空无一人,就连村民家养的狗,当生人从它身边走过,也只是微睁睡眼惺忪的眼睛,懒懒地瞄你一眼就继续闭眼睡觉,既不狂吠,也不摇尾。
村民至今居住在祖先原有的老屋,一些老屋还保留有不知哪位私塾先生留下的字画墨宝,以及文革时期的毛主席语录,村庄显得沧桑老旧,让人好像穿越到原始村落的感觉。
明朝年间,黄氏先祖江彪公迁居龙地,为发家致富,意识到毛竹用途的广泛,他带领子孙后代广种毛竹,开始谋划建厂造纸。到了清朝中期,龙地毛竹发展达万亩,纸业生产形成规模,已是清流主要造纸基地,全盛时期龙地纸厂达19家。主要品种有:毛边纸、玉扣纸、粗包纸等。还不惜重金请来长汀做纸师傅,不断改良做纸技术。产品质量好,得到各地商贾的青睐。所产土纸大多顺九龙溪下福州,分运广东及东南亚等国。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停止对土纸收购,全县不再生产土纸,龙地做纸也不再辉煌。
现今龙地林业盛产毛竹,在村里保存了几座笋榨、漂池、煮锅、烤房等明笋干制作设施和一批传统技艺传承人,其中闽西八大干之一的明笋干制作技艺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龙地森林茂盛,漫山的楮树林为红菇生产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红菇每年在这块故土生长,村民年复一年依旧到老菇穴采菇,龙地红菇历来为清流红菇之珍品。
龙地村,这个少为人知的绝美古村,这里的大山、田野、小溪,都记载着村民对故土的爱恋。无论是时代的变迁,还是季节的更替,大自然都会年年岁岁给予村民特有的出产和恩赐,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作田人。亲爱的朋友们,您若有机会到龙地古村来,就能让你感受到乡村的幸福宁静和祥和安逸。
(邓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