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日,我们相聚于线上,共同开展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梅村小学校本支援团队的第一次活动,参加本次活动人员有韶关市和平路小学的叶海宾主任、韶关市和平路小学的黄静老师、浈江区实验学校的刘秋香老师、梅村小学数学教师以及跟岗的青年教师。
本次活动在线上进行,由杨素雯老师主持。活动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环节一:单元整体教材解读活动伊始,由黄静老师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为例进行单元整体教材解读,从设计依据和选题缘起两个方面来进行单元整体解读。设计依据从《数学课程标准》出发,强调数学知识之间要有逻辑关系,要从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黄老师通过分析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以及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衔接单元教学内容。黄老师提出在授课《有多少块糖》时先进行数一数的活动,抽象出相同加数连加的加法算式,从而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最后能顺利的引出乘法的意义。
接着,叶海宾主任对《数一数与乘法》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概述,分别从不同版本学段内容编排、单元内容编排,以及本单元核心内容,关联核心素养和单元大概念四个方面娓娓道来,不仅发现了北师大版、人教版与苏教版三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处,还特别强调北师大版更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情景图+问题串,数形结合,更容易引导学生体验“实物—数—算式”这一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时,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最后,刘秋香老师就单元内容编排、单元核心概念的确定、学生对核心概念的不同水平表现三个层面深入进行剖析。同时,刘老师很用心的针对学生在核心概念的不同水平表现进行全面地研究,利用SOLO结构层次,将学生水平分为水平0到水平4,水平级别越高,学生的模型应用意识以及综合表达能力就越强。
环节二:单元整体教学课例第二个环节是由梅村小学侯良燕老师进行课例分析。侯老师通过对班里12名学生进行学情前测和分析,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确定单元核心目标,最后优化单元整体教学。接着侯老师正式讲解《有多少块糖》的教学设计:活动一:摆一摆,数一数。借助数糖果再次经历数数的情境意义,数的个数越多,数的次数就越少;数的个数越少,次数就越多。活动二:对比灰太狼和喜羊羊的糖果摆放,认识行与列的数法,初步理解乘法意义;活动三:说一说,算一算。引导学生根据两种数法列出不同的同数连加算式。接着是练习环节: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语的摆放,小青蛙跳格子等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并应用,最后做知识总结。整个课程设计节奏紧凑,练习举例富有新意,同时也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环节三:与会教师讨论交流 青年教师们都分享了自己所学所感,刘秋香老师对侯老师的课例分析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和由衷的赞美,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引导学生学习横着数和竖着数时,可以引导孩子们搭配手势动作从而加深对横竖的理解,也能反映出学生数数的有序性,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接着,黄静老师则提出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3个5”和“5个3”这类几个几相加的数学问题,认为它是教学的难点,老师们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例如可以通过清晰明了的板书设计等方法解决这一教学难点,这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留下一个思考的方向。
环节四:叶海宾主任进行活动总结
活动最后由叶海宾主任对本次校本支援活动进行总结发言,对每个参与本次活动的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对下一次的活动做了初步的设想和安排。
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开展,凝聚的是团队的力量,每一个教学经验的生成,展现的是团队的智慧。立足单元整体,架构思维桥梁,我们将深耕单元统整,立足于课堂,共同开启校本支援研修的新篇章!
撰稿、编辑:林梓燕 黄雯雯 赖发莲
摄影:凌源
校对:叶海宾 刘秋香 黄静
审稿:邓莹源 陈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