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输家庭教育(第39卷)---有些父母盲目纠正孩子的“缺点”

丢了幸福的猪🐷
创建于2023-09-22
阅读 2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敦煌市幼儿园小八班

制作:包靖源家长

      在父母们的心目中,别人的孩子就是最好的,没有任何的瑕疵,是真正的“完美少年”。不过,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似乎只有缺点,能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却不能理解父母对子女的苛刻要求。

     作为孩子当然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而批评教育作为一种排斥教育,常常也被孩子所排斥。所以当孩子犯错后,父母批评教育孩子往往不被孩子所接受,尤其是那些盲目的批评,会让孩子产生很严重的叛逆心理。如果孩子年龄尚小,可能孩子还会沉默不语,默默地接受,但是如果孩子正好在青春期或者孩子的情绪起伏比较大,那么往往他们也会采取对抗的形式,最终会使孩子的叛逆行为越来越明显。

       孩子的学习成绩到日常的举止和行为,没有标准。每个人都拼命地试图把孩子带走在既定的道路上,但他们不知道孩子们之间的巨大差距。它不适合统一的判断标准。

      孩子的这些特质体现出了不服输的精神。父母不应该总是抱怨孩子太固执,应该指导孩子将这些特质用来生活中和学业上。长大后,你自然会发现孩子自然会有一些成就。

      孩子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说明由于他的错误行为而破坏了规定,或伤害了别人的感情,强调他必须对错误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进行补救。孩子是天真纯洁的,孩子的大脑发育除了受到基本的遗传作用外,还与孩子幼儿时期的生活体验有很大关系。如果家长不让孩子认识到做出贡献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孩子在努力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的时候,孩子会认为自己成不了家长说的哪种人物,就会有沮丧和自悲感,严重影响孩子进取求知的信心。所以教育也需要一个较长过程,不能性急,帮助孩子逐步明白道理,学会自尊、自律。例如对于孩子某些不良行为,父母可通过施予孩子不愉快的非语言刺激,来减少和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频率。

     在有些父母眼里,也许孩子就是得靠大人时时鞭挞才能健康成长的懵懂无知小儿。但是,你若肯蹲下来,会看到一个内心世界无比丰富且敏感的孩子。

     知道吗?你的孩子很清楚自己懂得的事情很少,能做的事情更少。这个真相随时会让他感到丢脸、挫败,甚至痛苦。所以,做父母的如果反复在提醒孩子、试图引导孩子,甚至为孩子纠错,其实就是在不断地、强制性地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和无能。

      所以,对孩子来说,一个太聪明的父母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不少孩子因为有一个过于优秀的父母而感到深深的无望,因为他们再如何努力,如何尝试,都无法超过父母,或者让父母真正满意。也有些孩子并不会陷入这般的挫败和沮丧当中。面对父母的过多询问,他们不会过于紧张,或者急于自我防卫,但他们会走入另外一个误区,那就是,他们会以为,最快乐的事情,不是探索和独立思考本身,而是给出一个答案,让大人高兴。时间久了,这同样会剥夺孩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上述这些父母,他们最缺的,是对孩子的信任。

他们不知道,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成长方式。给孩子合适的环境、探索素材,他们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掌握要领。

     比如,读一本绘本,孩子一开始并不能理解多少内涵。但是,对于画面和故事所传递的那个味道,他却能获得很多不确定的直觉。如果我们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在放松的、不怕被纠正、不担心被干扰的环境下去探索、去学习,那么,孩子就有机会去检验、确定、加强自己的直觉,并使这些直觉成为他们真正的认知体系的一部分。孩子的认知就是这样在反复探索和试错中发展的。反之,如果我们不断去向孩子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你看看是不是还有更多细节你没看出来?这些问题会给孩子的直觉施加过多压力,并干扰这些直觉,直到使之消失。时间长了,要么孩

子会反抗,要么孩子就顺从了父母的引导,并且得到一个认识:我无法独立理解任何东西,我的所有知识都必要依靠我的爸爸妈妈才行。这样的结果,一定不是父母们真正想要的。

       孩子从一个柔弱的小婴儿,成长为一个强有力的成年人,这过程中,要学习多少东西。走路、说话、阅读、独立生活、人际交往,兴趣爱好,工作技能,等等。如果你都去引导、都去纠错,忙得过来吗?

      现实告诉我们,没有父母的纠正,绝大多数孩子都靠着自己一路过关斩将闯过来了。他们会去尝试,去犯错误,然后再亲手去纠正自己所犯的错。

即使一个父母再擅长去引导孩子、纠正孩子,孩子自己纠正的错误,还是要比大人帮忙指出来的,多得多。

     所以,下一次,当你看到孩子念错了一个字,答错了一个题目,做错了某个操作步骤,请一定缓一缓,别急着去提醒,去纠正。我们的孩子,正在通过自己独特的角度看世界。一切对他们而言,都是不确定的。他们需要这个探索、尝试和犯错的过程。如果我们的引导太多,询问太多,纠错太多,甚至太过于严厉,那么很可能会给孩子帮了倒忙。因为我们的“帮助”只能传递出一种质疑和不信任,会暗示给孩子:他们的直觉和判断是不可靠的,是需要被监督和校准的。这很容易损伤孩子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而不是像我们想当然认为的,会对孩子有所助益。

阅读 2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