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9日至24日,以“玉韵天成·文起潮生”位主题的玉林“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在玉州区骑楼十字街举办。活动分为玉韵、新生、领潮3个单元,以“玉林印记”和“好物十铺”等系列,展现狮王争霸、州珮功夫、玉林八音、桂南采茶戏、经典粤曲、华龙巡游、剪纸艺术、编织艺术、铜鼓文化等玉州文化,以及茶铺、牛仔铺、书铺、书香铺、藤编铺、中药铺、铁铺、香铺、甜品铺、果料铺等玉州特色集市风采。
如今的玉林,古称鬱州。为了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玉林“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所展现千年鬱州的文化内涵,唤醒文化自信,培养学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9月19日,玉林市玉州区古定中心小学2002班分成7个学习小组,在老师的陪同下走进玉林市“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开展“我与非遗交朋友”主题研学活动。
玉林“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活动现场布置以玉林特色为创意发散,结合玉州古城文化、骑楼、玉林老字号、“诗词文化之乡”等文化元素,以条幅、气模等形式呈现,氛围感满满……一步一景,同学们置身其中,顿时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学习繁体字“鬱”的写法
非遗 鬱州文化的传承
鬱州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久远、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2项,其中国家级1个(玉林八音);自治区级5个(州珮功夫、羽毛画、玉林茶泡、玉林牛巴制作技艺,玉林寒山祈福习俗);市级17个(采茶舞、铁鞭舞、玉林山歌、玉林手工肥皂、吴常昌牛巴、玉林跳玻璃、玉林凉茶、玉林白糤制作技艺、陂头硬头功、“廉石”的故事、玉林月饼制作技艺、州珮北帝诞、玉林肉丸、玉林牛脯粉、玉林布艺画、玉林南少林伏拳、粤剧),县级29项。有自治区级传承人7人、市级传承人8人、县级传承人15人。
玉林羽毛画、茶泡、牛巴、牛脯粉等是最具玉州特色的非遗制作技艺。
百年品牌,玉林吴常昌牛巴
吴常昌始创于1908年,是广西玉林市历史最悠久和最负盛名的牛巴品牌。从百年前挑担售卖,到改革开放后设摊、开店,再到罐头批量生产,吴常昌风味牛巴已成为玉林人最认可的传统美食,也获得全国广大消费者的热情拥趸,这是我们的无上荣耀。
吴常昌秉承百年匠心精神,一直专注于玉林牛巴的生产及销售,产品旺销广西省内外并行销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居广西牛巴食品行业之首,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和创新者。
百年品牌“吴常昌”被称为玉林牛巴代名词,是对传承古法技艺的一种褒扬,也是对玉林牛巴技法改革创新的一种鞭策,更是对以吴常昌生产工艺为参照的所制定的牛巴行业标准的肯定。
百年风雨,牛巴不减其香。那香甜醇厚的气息似乎已然融入世事变迁,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传承古法,不减其工,为“吴常昌”保持百年风味之秘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亦为“吴常昌”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小小一片牛巴,浓缩人间美味,熔铸百年工艺,融汇与时俱进新文化。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茶泡
茶泡,是玉林民间一种味道清甜、经精雕细錾而成的传统工艺泡茶食品,也是婚庆、祝寿、庆祝春节等常用的送礼食品。
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玉林茶泡最为盛行,大户人家办喜事时都喜欢用茶泡待客,在新郎到女家“迎亲”时,女家会以茶泡相赠,而男家也须以同样规格的茶泡回赠女家的“送嫁娘”。作为一种泡茶的艺术甜品,茶泡不仅颜值高,而且口感清香甘甜,有清心润肺的养生功效。
茶泡制作过程包含选材、削皮、去瓤、切块、錾图案、浸石灰水、清水漂焯、风凉、浸糖油、晾晒、浸泡茶油再晾晒以及成品保存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茶泡最好要用瓜龄70天重15公斤以上的玉林本地老石瓜,用刀把它均匀地切成片,石瓜要是切得厚薄不一,或者厚度不合适,茶泡也很容易开裂,那就作废了。传统茶泡的形状一般是采用平雕,尺寸也不大,有四方形、圆形、六角形,茶泡图案既有錾“福”“禄”“寿”等各类吉祥文字的,也有錾动物、花草、水果、鱼鸟等各种美好寓意图案。
錾刻是茶泡制作的灵魂环节,十分考验耐心和手法。用大片冬瓜平雕了旗袍、凤凰、扇子等图案,完成一块特制的大茶泡,往往要錾刻三四个小时,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
据悉,自从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栏目介绍过玉林茶泡后,近年来,玉林茶泡渐渐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不少年轻人也喜欢上这个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味,经常作为伴手礼赠送亲朋好友。
瞧,茶泡除了传统的白色,还有黄色的,有红色的,有紫色的,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晶莹剔透,就像一个个用彩玉雕刻而成的精美艺术品。
翎羽飞花——玉林羽毛画
以各种禽类的美丽羽毛为原料,借助传统的国画构图法及雕塑、木刻、装饰工艺等表现手段,“画出”富丽堂皇的牡丹、争芳夺艳的桃李、傲雪斗霜的兰竹、驰骋疆场的骏马……这就是玉林羽毛画。
玉林市工艺美术厂成立于1956年,玉林羽毛画是继承了我国传统羽毛画的特色,经过玉林市工艺美术厂老一辈精英的艰苦研创。创作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岭南派”羽毛画。玉林羽毛画分为半立体浮雕和平贴等两种工艺。采用优质的家禽羽毛为原材料,经过几十道纯手工工艺制作流程,利用天然羽毛的纹理、结构、色彩等特性,创作出具有独特美感的画作。
玉林羽毛画在1975年前后达到了其最兴盛和辉煌时期。批量生产的羽毛画曾远销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美国、法国、西班牙、希腊、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国内工艺品博览会上,玉林羽毛画更是备受青睐,频频获奖。曾多次获得中国国际旅游会议优秀作品奖、原国家轻工部工艺美术百花奖创作设计奖,并多次选送法国、希腊、菲律宾等国际博览会展出,赢得了国际友人的一致好评。同时,玉林市工艺美术厂还两次荣获原国家轻工部、国家民委颁发的“全国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奖牌及证书。
据了解,一般手工制作一幅羽毛画主要经过画稿设计、羽毛选择处理、剪贴、修整、装裱等过程,作画用的羽毛主要来自鸡鸭等家禽以及人工饲养的珍贵飞禽,如孔雀等。平贴画所用羽毛大都是原色,只有半立体画才用极小部分羽毛染色。
羽毛画具有中国画和水彩画的特点,水墨淡彩,自成风格,既充满了泼辣奔放的艺术格调,又不失国画稳重高雅的艺术内涵。一幅名为《飞鸟出林》的平贴羽毛画,乍一看,跟一般的笔墨山水画无异,只见长势茁壮的竹林中,一群飞鸟呼啸而出,直奔天空,甚有气势,飞鸟动作刻画到位传神,精美绝伦。靠近仔细看,才能看清其中的“笔墨”原来是禽鸟的羽毛。
制作羽毛画,对羽毛的挑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有时候一幅画差一根羽毛找不到,那整幅画就得作废了。另外,禽鸟羽毛也有季节性,对于羽毛的选择相对挑剔甚至有些苛刻,羽毛的毛色、形状、色泽都至关重要。通常开春之后的羽毛就不能要,那个时候的羽毛色泽差、没韧性。当然选择羽毛仅仅是作画的第一步,之后要对羽毛进行清洗、消毒、晾干、除味等加工,最后还要按照大小、形状、颜色分门别类地放到塑料盒中备用,通常一幅画要用掉三四只鸡的毛。一幅普通羽毛画的创作时间可能只需要一两个月,而有些做工精细的羽毛画,则要花费一年半载。
玉林羽毛画是艺术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为抢救玉林羽毛画这一濒临消亡的传统工艺,玉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羽毛画工艺保护传承工作。2008年3月,玉林羽毛画被玉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6年11月入选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玉林市工艺美术厂也成为了自治区、市级传承基地。如今,“重拾羽光吉祥意”这一精工技艺代代相传,使玉林羽毛画成了玉林的一张独特名片,其发展也慢慢迎来复苏的曙光。
鬱见纸境——玉林剪纸
玉林剪纸文化的流传可追溯至元朝时期,经过艺的发展和传承,于明清时期繁荣盛行,在玉林的民间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现已列入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林剪纸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
玉林剪纸不仅图样极具观赏性,剪纸技艺也大有文章,其形式分为对称式与均衡式。复杂的均衡式的剪纸一般需要在纸上构好图,以“阴剪”和“阳剪”的技法相搭配,构成层次分明的艺术作品。
玉林剪纸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匠心独运的手艺人们。他们借助一把剪刀或刻刀,便可在纸上剪出各种玲珑优美、寓意丰富的图案。他们身体力行,无私奉献,将剪纸技艺一代代传承,为玉林剪纸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树立了深远的影响。
体验“中药铺”的望、闻、问、切
体验木偶戏
体验“铁铺”,铁锅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芒编工艺,指尖上的非遗
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可全方面调动学生的眼、耳、口、心、手、足,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学习、体验、感受这些文化财富,更充分地浸润于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文化的传承者。通过开展本次“我与非遗交朋友”研学活动,同学们在欣赏非遗作品的同时感受到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既增进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树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