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徐来,秋意渐浓。为了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师的习作教学水平,9月21日下午,路北区第四片区作文教研活动在和顺园小学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聚焦要素 放飞想象”。
首先,和顺园小学的黄珊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
黄老师循循善诱,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变身调查单”引导学生顺利列出提纲,微课借助小妙招指导学生如何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教研室李新老师课后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接下来,来自各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进行了教研活动。
首先,黄老师认真介绍了教学思路及教学过程,并针对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课后启智,含英咀华。在李新老师的引领下,本次教研另辟蹊径,一改历次单纯评课议课的方式,而是切实从课堂反馈出发,关注课堂所得,将本课学生作品全部上交到每一位老师手中。
老师们统一标准、限时进行现场批阅,最后收集整理数据,并分别从课堂、习作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最后提出了共性的问题“如何才能在40分钟让学生真正学会把重点内容写具体”。热情地讨论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大家都感觉受益匪浅。
最后,李新老师用数据说话,用学生作品例证,指导全体老师从解读教材入手,一步步为大家指点迷津——如何才能真正将重点内容写具体:要先会布局谋篇,在结构上体现出一波三折;引领学生深刻体会变身后的体验感;拓展学生的写作视角:从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等角度下笔,再结合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让文章鲜活、奇特起来。
同时指出习作课堂一定要有所取舍,关注重点,不能面面俱到、每个环节都浅尝辄止;习作教学不仅仅是两节课的容量,要“学课文想作文”,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都要将课文与作文深度融合;最后要重视讲评课,让学生会写、能改。
老师们还相约,在下一次的教研活动中解决 “如何实现学生习作写—评—改三合一技能融合” 的困惑。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基于路北区教研室引领下的本次习作研讨活动,既为授课教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现风采、超越自我的机会,也为片区内学校语文教师创设了观摩学习、博采众长、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
对于作文课堂的思考与探索,我们一直在路上,且行且思,奋力前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相信在老师们的不断学习、探索、实践中,我们的习作课堂定会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