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半月一讲[第91讲]: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南邮🍃
阅读 38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家庭教育·半月一讲”本次推出的学习内容是:《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主讲专家是:首都博物馆党委委员、新闻发言人、研究员杨丹丹;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爽。

针对这一主题,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认识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的“叠加”现象

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中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发力,但“叠加”现象不容忽视。 

如果家庭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业训练方面,家庭的育人功能就和学校产生了“叠加”现象;如果把社会教育窄化为校外培训和补习,社会的育人功能和学校也产生了“叠加”现象。

社会资源育人平台的育人功能无处不在

社会资源育人平台是社会教育的一种载体,其育人功能无处不在。博物馆是比较典型的公共教育平台,在协同育人中发挥其独有的社会职能。

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要考虑到每个孩子的想法各有不同,在注重突出共性化特征点燃孩子兴趣的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去感受个性化的发展,达到社会教育的育人效果。

充分认识社会育人的优势

家长们要充分认识社会育人的优势,并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

例如,父母带孩子来博物馆时,要鼓励孩子自主探究学习。当讲解员讲解建筑格局时,孩子想到的可能是建筑中的力学,也可能是榫卯之间的衔接,而不只是认识文物。或许孩子在博物馆中没有找到答案,但他们会带着这种思考回到学校,通过思考寻找答案。

合理利用博物馆云资源开展教育

博物馆开发制作的云讲解、云展览等云上数字资源为孩子在博物馆外开展学习提供了可能和帮助。

家长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孩子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点燃孩子的兴趣,在家里搭起一座属于自己的博物馆。

此次的“半月一讲”一经推出,初一年级各班班主任老师将其积极推送至班级群中,邀各位家长一同学习、共同成长。

科学的教育是家校联合的教育,是共同协助的教育。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不能置身事外。

看到班主任老师的推送后,各位家长也积极观看视频、展开学习,并将观看截图分享到班级群中,带动更多的家长加入学习。

不仅如此,初一年级的同学也在空余时间认真观看了视频,从视频中寻找可能未被自己发现的可用的学习资源。

生活处处皆学问,学生学习的空间不应局限于课堂和学校。

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后、双休日等课余时间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深入社会、亲近自然,广泛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从实践中获知识和经验,有效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助力青少年全面成长。


制作者:

初一年级班主任:王明霞 实习教师:杨浩冉

阅读 38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