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互促,携手同行,倾囊相授,切磋琢磨。为加强“青蓝工程”建设,落实玉溪第三小学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发挥现有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引,促进年轻教师快速发展,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更上新台阶,玉溪第三小学于2023年9月21日和10月12日分别开展了“师徒携手共奋进,匠心筑梦展风采”——师徒结对汇报课活动。
9月21日第一次师徒结对课活动由徒弟杨艳主持。
薪火相传励新竹,叶绿根固节节高。徒弟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得益于师傅全心全意地付出,每一位慎思笃行的师傅无不倾其所能带领徒弟踏实行进在拔节成长的教学之路上。在师傅张翠芬的引领带动下,青年教师乔春燕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纷呈的说课展示。
首先,张翠芬组的徒弟乔春燕老师进行现场说课,说课的内容是《神州谣》。她从教材、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过程、板书、反思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神州谣》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课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意在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神州谣》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起到奠定单元主旋律的作用。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三字经”歌谣,全文共8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歌唱了中华大地山河的美丽、歌颂了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体现了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乔老师采用图文结合式来设计本课的板书,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简洁明了,直观形象,既凸显了课文的重难点,又强化了课文意义所在。不同色彩粉笔的使用对课文讲解也起到画龙点晴、锦上添花的作用。
本课教学,乔老师巧妙运用汉字学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又让学生对民族共同体有了初步认识,也为学习本单元另外三篇课文奠定了民族自豪感这个基调。
乔春燕老师说课后,师傅张翠芬进行了现场点评。
乔老师在本次说课中,处理教材得当,讲课诗情画意,语言规范流畅,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来调控组织教学,把学生真正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能够借助想象、图片、简笔画及多媒体等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感知生字的意思,借助联想和视频等感悟词语的精妙,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学生在神奇的汉字文化中徜徉,在久远的古文化中穿梭,时而感悟,时而惊喜,特别是丰富多彩的课件丰富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使教材变成了鲜活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让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初步渗透民族共同体意识。
整堂课层层铺设,环环相扣,巧妙运用汉字学知识,有筛选地、适时适度地渗透于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在汉字这个古老的文化大花园中穿梭、徜徉、欣赏、感悟、惊叹,使学生将对生字的感受、理解、记忆、运用精妙融合。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受到了汉字文化的熏陶浸润,师生经历了一次人生中轻松而又难忘的人生之旅,于润物细无声中润泽学生的心田,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扎实,上出了语文的韵味,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态效果,是一堂很成功的语文课。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情。”这堂课,每一个环节,足见老师的智慧;每一个句子,足见老师的用心;每一个词语,足见老师的真诚。这就是新课改下的课堂,充满真情实感的学习语文的课堂。
张老师通过一则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聪明的兔子》告诉我们,对任何事物应首先做到了解信息,知己知彼,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学情分析,是一线教师搞好课堂教学迈不过去的“一道坎”,是教师有效备课的指南针。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我们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或教学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服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如果教师没有或者淡化学情分析,其教学行为显然是盲目的,学习目标的达成往往也是一句空话。教师要上“明白课”,让学习看得见。
课后,姚校长为今天的说课、评课活动做了点评,并就如何说好课、上好课作了指引。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为继续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高效课堂,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10月12日,在师傅龚玉萍老师的引领带动下,第二次师徒结对汇报课由青年教师许栓铭执教《爬山虎的脚》。
第二次师徒结对研讨课活动由徒弟任巧丽老师主持
《爬山虎的脚》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圣陶在课文中用细致生动的文笔准确形象地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并描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上墙的,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许老师今天上课内容重点聚焦课文3至5自然段。这3段是描写爬山虎脚的部分,也是整篇课文的重点部分。许老师从两个问题入手:1.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句子。2.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多种形式进行朗读,齐读,指名读,在读中感悟,真正把学生带入课文之中。
无笔墨,不成书画。许老师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从读中学习,从写中学习,把课堂归还给学生。
在许老师的组织下,同学小组讨论爬山虎脚的位置、脚的样子、脚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重视文本也就是重视了学生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许老师指导学生紧扣文本,找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如触、变、巴、拉、贴来体会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交流的基础上做批注,关注了学生的阅读感受。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学习完爬山虎的脚,学生明白了观察细致的重要性,课后许老师布置了观察作业,让学生对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短短的40分钟结束了,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似乎还沉浸在课堂中。老师们也都沉浸在许老师轻松的课堂氛围中。
课后师傅龚玉萍老师对徒弟许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一课进行点评!点出了本课的亮点,也指出了可以改进之处并给予了建议。"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相信许老师日后定会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积极用心地去创新探索,像爬山虎的脚一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让语文课堂,更加有趣,更加丰富,更加高效。
教务主任吴丹红老师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了点评:“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次成长,一次收获。在教研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探讨。 我们每一个人都秉着一颗学习的心,学习他人的优点,改正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慢慢地进步与成长。关于语文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还未结束,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并进。”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本次活动不仅为年轻教师创造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搭建了一次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
“教为引,研为路,思为桥,践为证”,玉溪第三小学的未来一定能绽放“1+1>2”的美好光芒!
图文:张翠芬、杨艳、普江婷、王晓艳
编辑:杨艳、姜立虎
初审:吴丹红
终审:徐艳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