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小讲堂

——增强孩子的“抗逆力”

上岸
创建于2023-09-21
阅读 27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孩子在成长旅途中难免会遭受挫折,总有一些考验需要他们独立面对。作为家长,我们无法时刻替孩子遮风挡雨,代替孩子完成生命里的种种历练,也无法帮他们一直铺平前行的道路。我们能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抗逆力”,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强大守护者。

什么是“抗逆力”

抗逆力是人与生俱来的免疫力,但仍需要后天的促进和培养才能充分发挥。抗逆力也被称为“心理弹性”或者“复原力”,也有人称之为“逆商”,是指一个人在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及其他重大生活压力的良好适应能力,也是一个人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

为什么培养“抗逆力”

抗逆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和幸福至关重要,抗逆力强的孩子主要有4大优势:

01

社交能力强

抗逆力强的孩子,社交能力较优秀,会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并对他人表现出共情、宽容,更容易博得别人的关爱与支持。

02

问题解决能力突出

抗逆力强的孩子,总会积极主动做事,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针对各种问题提出有益见解。

03

自主精神明显

抗逆力强的孩子,通常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有积极的自我认同感,他们更相信未来,能积极面对生活出现的困难与挫折。

04

目标感鲜明

抗逆力强的孩子,对未来有计划,有信心且专注力更集中,可以促使他们快速的摆脱逆境的阴影,成为人生赢家。

怎样提升“抗逆力”

拥有抗逆力便具备了诸多优势,尤其是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孩子抗逆力方面,家长要防止自己陷入“挫折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多吃苦”“要多批评少表扬来激励他们”等误区,要用爱陪伴孩子解决真实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究竟如何培养“积极、乐观、高抗逆力”的孩子?这里为家长朋友们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

01

“ABC模型”提升抗逆力

A 指的是跟孩子坦诚分享事实真相,鼓励孩子接纳现状,并提供温暖的陪伴。

B 指的是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用积极行动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C 指的是怀抱积极的心理预期,通过感知当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能掌控的部分,从而设法改变现状。

在培养孩子的抗逆力上,家长要让孩子学会了解事实、接受事实,用积极的行动寻找解决的方案,引导孩子怀抱积极的心理预期,学会处理负面情绪。父母的坦诚、坚定、拥抱、鼓励都会让孩子获得战胜困境的信心和勇气。孩子也将成为一个有责任和担当的人。

02

明确抗逆力形成三要素

“我有”:主要是指孩子从家庭或社会环境中获得的心理安全感,比如来自父母或其他长辈的鼓励、良好的同伴关系、安全的校园环境等,表现孩子与资源的关系。

“我是”:强调自我认同感与自我肯定,是比“我有”更加强大的自信与内驱力,表达孩子与自我的关系。

“我能”:体现为孩子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流会逐渐明白哪些事是自己能做的,哪些事是自己目前还做不到的,以及什么事是自己不能做的。

父母要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多给孩子一些包容与理解,鼓励孩子去尝试、去探索,让孩子胜不骄败不馁,即使失败也能正确归因,在实践中不断体验成就感与幸福感,相信自己“能行”。

03

训练面对“坏事”的“三思维”

时间维度思维习惯:让孩子认识到“坏事”是暂时的而非永久的。如考的不好是暂时的,和这个同学关系不好是暂时的,现在关系不好不代表永远关系不好。低“抗逆力”思维习惯性会认为坏事是永久不变的。

范围维度思维习惯:让孩子认识到“坏事”是特定的范围的,而非普遍的。如数学学不好,只是在数学不好,不代表语文不好、画画不好、交友不好、等其它不会好。低“抗逆力”思维习惯会认为坏事是普遍的,一点坏等于所有坏。

人格维度思维习惯:让孩子认识到“坏事”是自己遇到的一个问题,不是自己有“问题”。很多人对人格维度的“否定”不太能辨别。其实,当用了这样句式“因为XXX,所以我是一个(不好)的人”,就是一种通过“否定人格”来解释“坏事”的消极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是“低抗逆力”形成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培养孩子不从“人格维度”来解释坏事,而是多从客观原因,多维度来分析坏事。

孩子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者,当他站上人生的起跑线时,大人要做的并不是冲上跑道代替他们完成比赛,也不是放任自流注视他们摔伤跌倒的背影,而是成为他们的“最强后援团”,给予孩子情感上、认知上、思维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让他们拥有笑对困苦的“抗逆力”。有了抗逆力,就如同他的人生披上了一副坚韧的铠甲,当孩子有一天脱离父母的庇护,我们将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孩子在这个日新月异、充满未知挑战的社会中激流勇进、乘风破浪,创造自己的辉煌!

阅读 27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