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动态04】外刊阅读专题讨论——基于协同效应开展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活动纪实

读写教学课题组
创建于2023-09-21
阅读 255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广泛阅读可以让学生体验更丰富的语篇文体,如:对话、小说、传记、新闻报道和报刊文章、网络媒体的代表性等语篇类型,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发展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学习语言和人文、科学知识,通过阅读拓展思维,提高审美、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外刊文本具有语言真实地道,选材广泛,体裁丰富,内容与时俱进,时效性很强的特点。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阅读外刊,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促进其英语阅读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为此,如何通过阅读外刊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成为了“基于协同效应开展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刊阅读一直以来是我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内容,但是由于在外刊阅读上没有系统性的研究,目前的外刊阅读课还是处于探索阶段。

9月18日,在萍乡中学高三(17)班上,本课题组成员潘雅丽老师展示了一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的外刊阅读课。本次展示课有幸邀请了萍乡市教研室英语教研员李清老师莅临指导。除了萍乡中学英语组大部分老师参与听课外,参与听课和评课的还有萍乡三中的部分英语老师。潘雅丽老师将外刊阅读和高三复习有机结合起来,将听说读写贯穿于整堂课,兼具广度和深度,为如何上好外刊阅读课打开了新思路。教研员李清老师对潘雅丽老师的展示课高度评价,并从英语学习活动观和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上为如何上好外刊阅读课进行了更深入的指导。

为了更好地研究外刊阅读课,以及进一步探讨外刊阅读课上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9月23日,在研读相关理论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教学实践,本课题组在萍乡中学教师开放式阅览室召开了“以外刊阅读为抓手的读写教学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的专题讨论。本次专题讨论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本课题组潘雅丽老师全校公开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并初步形成对外刊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以及评价检测等方面的相关看法。因为有部分成员不能到场,本次专题讨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本次会议的第一项是由课题负责人刘林凤老师组织课题成员对潘雅丽老师的公开课进行进一步的讨论。首先课题组就上一次公开课中所涉及的评课内容进行回顾,并就在外刊阅读中是否要使用音频进行听力训练各抒己见。课题组成员李莲冬老师分享了她在外刊阅读课上的听力音频的处理方式以及外刊阅读课上使用音频的益处和必要性。同时其他成员就英语听力和外刊阅读如何相结合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对于听力音频的使用,经本课题组的讨论后,初步认为外刊阅读中和音频相结合可以有以下做法;

1)单纯地听音频,让学生跟读,模仿,改进学生的语音语调,特别是容易读错的单词;
2)通过挖空的形式训练学生精听的能力。挖空的选择原则根据当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建议选取主题词汇和有词性变换的单词;
3)如果选取的是TED之类的材料,可以先听音频,然后再视频的方式进行输入,对主题语境词汇进行积累。

在对潘雅丽老师的公开课进行梳理和讨论之后,本课题组就如何进行外刊选材进行了探讨。本课题组讨论后一致认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按照语言难易程度,主题深度和文本长短进行选材。

在选取材料之后,要有计划有梯度地开展阅读活动。如阅读材料熟词生义比较多,就可以将教学目标确定为词汇扩展,恰如潘雅丽老师的公开课。如果所选材料,体裁特征很明显,教学重点可以放在语篇特点的解读上;

如果选取的文章思辨性比较高,则侧重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性的问题上,潘雅丽老师分享了她与学生一起阅读哲学困境中有关电车难题的TED演讲内容,并如何结合最近的电影《奥本海默》,引导学生如何面对道德困境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以雅丽老师的课为媒介,课题组就外刊阅读课的输出形式,如何从读到写以及如何评价和检测外刊阅读课上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探究。

在会议最后,刘林凤老师总结本次讨论内容,并向课题组成员推荐了相关的研究论文,以及布置了接下来本课题组需要完成的内容。

虽然本次进行的只是一次专题的尝试性研讨,在开展形式和内容深度上还有所欠缺,但是通过专题谈论,我们对已有的教学实践进行了自我总结和反思,并且在谈论中有了思想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课题组所有的人都有所收获,也让我们有了一种团队意识。一个人或许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个团队可以走得更远。教学研究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相信当我们开始思考时,我们就开始成长了。

阅读 255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