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朵朵开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品读教育经典 领悟教育真谛----09班《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阅读记录

创建于2023-05-07 阅读680

五月伊始,小长假归来,我们都又回到了万名中小学培训的课堂,继续我们的读书之旅。本周我们读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名著《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作者杜威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具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立足于现代社会讨论教育问题,积极吸收人类文化的多方面成果,建立起一座宏伟的教育理论大厦,为后人留下来一份丰富的教育思想遗产。

                 一、专家导读

       五月四日下午,B大班全体学员相约九章学堂102室,聆听陈雪强教授为我们进行的《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导读讲座。陈教授是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校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毕业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课堂教学、教师教育。在《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则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并提出了“儿童”“活动”“经验”的“新三中心论”。他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他主张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陈教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这本书的内容:本书包含“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教育中的道德原理、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明日之学校”六个部分。杜威声明,《明日之学校》一书不是一本教育学,它不考察任何“体系”,而只是对课堂工作的一种描述,并从理论方面作些说明。尽管这样,我们在本书中仍到处可以看到他的哲学的印记。因为实际上本书所描述的是“今日之学校”,称它为“明日之学校”,意味着在杜威看来,它们是代表新学校未来的共同的趋势。

  通过陈教授的导读,使我们对这本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们对新时代的教育和学校建设有了新的思考和规划,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二、班级分享

       五月六号下午,我们明新09班在班内进行了小组交流和班级交流。

  第一组首先由罗明校长和崔硕校长针对“谈谈你对新时代学校建设的新思考、新谋划。”与大家进行分享,他们认为学校即社会,学校是特殊的环境,主张将各类型的手艺,自然研究,科学常识,艺术引进学校,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儿童在这样的小社会里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最终建立起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

  第二组由窦亮校长和崔富兰校长针对新时代办学如何处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与大家进行分享,他们认为新时代下的办学需要更加注重学校和社会的互动与沟通,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还需要更加注重家校合作,让家庭更好地参与学校教育,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整合,让学生能够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得到良好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组由石磊校长和罗秀爽校长针对课程与生活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他们认为在新时代,课程与生活的关系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对于如何处理课程与生活的关系,首先课程应该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生活习惯和生活意识。其次应该引导学生探究生活本质,了解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生活认知水平。最后还应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

         第四组由王蓉校长和刘俊娜校长针对兴趣与努力的关系为大家进行了分享,他们认为兴趣和努力是教育中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它们的关系相辅相成。当学生对某一个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时,他们就会努力地追求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的知识。通过培养兴趣和发挥努力,学生们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成果,以及更加丰富的人生经验。

  第五组是由刘胜楠和王祖杰针对自己所领导的学校就2022版新课标精神推动学科综合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和大家进行了分享,他们认为课程应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着力培养其理解和改造生活的能力。这一理念对新课标推动的学科综合课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为推动学科综合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首先要调整课程内容,实现生活化和生态化。其次,更新课程方式,实现活动化和体验化。最后推进家校社区协同,实现课程生活化。大家在班内各抒己见,思想碰撞,认真感悟新时代的办学理念和方法。                                   

          三、 大班读书交流

        五月七日上午,B大班《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读书交流会如期而至,导读教授陈雪强和所有学员齐至九章学堂102进行读书交流。我们9班四名幸运选手闪亮登台,结合自己工作情况分享了对这本书的收获。

  我班第一个登台分享的是梅雪艳,她端庄大方,神态自若,从两个方面分享了她对新时代学校建设的思考和规划。第一从硬件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的红利发展智慧课堂,智能化校园。第二从软实力上提升,运用新的适合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例如体验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我们需要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的做到“在做中学”。这本书一周读完时间可能有点紧,但是我们班每一个人都是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积极的去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且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领悟,在寻找我们教育该如何办,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张卫永校长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给我们讲述了以儿童为中心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经验,所有人听得津津有味,喝彩不断。

  美丽大方、文静高雅的惠红娟校长重点给我们阐述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新时代办学应重视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衔接。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需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2、新时代学校需要建立与产业企业等社会机构的合作机制,了解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3、新时代办学应关注教育公平和社会包容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学校教育应为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4新时代学校需要关注社会薄弱群体,为各类学生提供包容、开放的教育环境,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流动。

  高大帅气的闫兵校长作为我班第四个上台分享,他认为杜威在他早期著作中《学校与社会》一书中阐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此外,杜威还提出“学校即社会”,这是对“教育即生活”的进一步引申。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课程的变革“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

     

         在抽到所有学员都分享完毕后,陈雪强教授对我们的分享进行了总结,给大家热情洋溢的发言进行了表扬,认为大家这本书读的好,对杜威的教育观点理解的很透彻,准备的很充分,并且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感想,连他自己也从中学到了不是知识,有很大收获。

阅读 68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