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济建设职业技术学校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踔厉奋发强国防,勇毅前行向复习”重庆经济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党建带团建活动

创建于2023-09-21 阅读372

“青年强,则国家强”,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对广大青年提出了“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要求,党支部书记阳明斗一直重视着共青团员,始终坚信“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只有在团组织内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共青团的先进性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有根本!

党支部书记阳明斗、学校副校长谭晓燕带领学校党员老师和共青团员们前往烈士公园。

共青团肩负引领青年思想进步,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任,是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现实要求,当下,抓好抓实基础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保证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

00:13

党员瞿德梅老师为大家讲解王朴烈士事迹

                      王朴事迹

        王朴原名王兰骏,于1921年出生于原四川省江北县(今重庆市渝北区)一个富裕家庭。1944年夏,他改名王朴考入当时设在北碚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在这里,他逐步树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并受到中共中央南方局关注。1945年7月,为了落实党中央开辟农村工作据点的指示精神,南方局青年组动员王朴回乡办学,开展农村工作。王朴响应党的号召,放弃学业,征得母亲金永华捐资兴学的同意,回县兴办学校。同年9月,莲华小学在江北县开学,金永华任董事长,王朴任校长。

       1946年冬,王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常说:“如果不是抗战爆发,找到了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像我这样出身的人,可能读完大学就出去留洋镀金,不会来管国家大事了,这要归功于党的教导。”《重庆歌乐山军统集中营史实研究与保护利用》一书记载,王朴和母亲先后创办莲华小学、改办莲华中学、接办志达中学。截至重庆解放,培养了数百名学生。党还以学校为依托,发展了大批党员,约计700人。1947年2月,王朴任中共江北县特支委员,9月任中共重庆北区工委宣传委员兼管统战工作。“随着党的地下活动的开展,地下党面临着经费问题。”王朴接受了为党筹集大笔经费的任务。王朴把想法告诉了母亲,年近半百的金永华同意将自己半生积攒所得、准备留给子孙后代的殷实家产全部奉献给党。金永华作出这一决定,是受王朴长期影响的结果。史料记载,早在王朴参加革命工作之初,便开始用自己的政治观点影响母亲。在儿子的影响下,金永华有时也会看《新华日报》。为党筹集大笔经费时,王朴曾拿着中共中央发布的《土地法大纲》给母亲看,并说:“解放了,就要进行土地改革……你不如把田卖了,换成金条,借给共产党用,解放后,由共产党、人民政府悉数还给你。”经过思想斗争,金永华决定支持王朴的想法。从1947年秋至1949年,金永华、王朴陆续变卖了1480石田产和市区的部分沿街房产,折合黄金近2000两。所得款项,一部分作为党的活动经费,一部分存入银行备用。大量卖田,引起了社会上一些人士的注意。川东临委指示王朴以做生意为名筹建一家贸易公司,作为川东地下党的一个经济据点。1948年初,王朴在重庆民国路宏泰大楼二楼租了一层楼房,根据党的需要创办了南华贸易公司,由王朴任经理。“南华贸易公司成立不久,王朴就被捕了。”王浩说,那一天是1948年4月27日。王朴在狱中咬定被人诬陷,敌人除给他冠上“以物资助匪”的罪名外,无更多可靠证据,不得不“劝导”王朴:“像你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社会地位,为什么要跟共产党呢?”无论敌人怎样威逼利诱,王朴仍不为所动。最后,王朴被列入有重大案情的政治犯,转囚于白公馆。1949年10月28日,王朴牺牲在大坪刑场,年仅28岁,儿子王继志才2岁。

       王朴的鲜血,让金永华进一步认识到了共产党的伟大。1949年重庆解放后不久,金永华坚决拒收近2000两黄金折合成的巨款。她说:“我把儿子交给党是应该的,现在要享受特殊待遇是不应该的;我变卖财产奉献给革命是应该的,接受党组织归还的财产是不应该的;作为家属和子女,继承烈士遗志是应该的,把王朴烈士的光环罩在头上作为资本向组织伸手是不应该的。”“三应该三不应该”的故事至今流传。1984年5月,84岁高龄的金永华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朴无私地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充分体现了他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担当精神,必将鼓舞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0:44

党员及共青团员们进行共青团宣誓

00:18

“党建带团建”目的在于以党的建设带领和带动团的建设,实现党团共建,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团结、教育、带领广大青年以党建带团建、提升青年精神素养、青年岗位建功为发力方向,搭建各类平台,帮助共青团员在党的指引下找准成长方向,走好成才之路!

撰稿:孙源

拍摄:胡廷廷

审核:谭晓燕

阅读 3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