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通过一系列的小学英语新课标主题研修活动,我们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和更清楚的认知。而此次有关单元教学中本质问题的学习,帮助我们从另一个层面更上一层楼。
本次讲座的马老师从7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本质问题(Essential question)。
通过详尽的讲解,马老师向我们清晰的展示了如何基于本质问题(EQ)进行单元整体设计。
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将EQ和课堂活动联系起来。在大单元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每个单元都应使用三至五个EQ;起始课时用大问题来做驱动,后续课时的EQ应更具体、细化;设计的任务应与提出的EQ相关;对EQ的使用不是一次性的,而应是经常回顾并持续评估的…
讲座之后,我们泉山小学部的英语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讨论和总结分享,主要汇总如下:
一、如何区分EQ和Not EQ
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着眼于一个单元的部分内容来设计教学问题和任务。以四上U2 My schoolbag为例:如果我们提出问题What's in Amy's schoolbag?那答案是固定的,封闭的,这就是一个Not EQ。如果我们将问题换成What should Amy have in her schoolbag?这个问题相比之前的来说更有思维挑战性,同一孩子在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孩子虽在同一学习阶段也会有不用的答案。这就是结果有开放性的EQ。它的典型特征就是not single(不唯一性会带走)、final(终结性)和correct answer(准确性)。
这样看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对EQ的应用太少,也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和延展。这是我们今后应改进的第一点。
二、借助EQ推动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我们现阶段的教学中,对思维的提升活动过于单薄,形式化和套路性,而EQ的提出需要我们关注到Analysis(分析)、Inference(推理)、Evaluation(评估)和Prediction(预测)。它能在完成常见的机械性操练之后,进行思维发散,思维批判和思维重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是我们今后应改进的第二点。
三、利用EQ来拓展教学内容的宽度和广度
针对同一单元,通过提出一系列的EQ,可以带领学生进行low-high transfer的迁移创新。尽可能的进行举一反三,牵一发而动全身拓展教材上教学内容的宽度和广度。
这是我们今后努力去追求的第三点。
老师们学有所得也各有所惑,但是经过一番讨论概括下来也集中在如何能够设计出一系列的螺旋上升式的EQ来指导、丰富、提升我们的教学。
这需要我们再继续摸索。
马老师在讲座中提出了“EQ引导学生向专家一样去思考”,我们泉山实验小学部的全体英语老师都期盼着,并为之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