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明——城关镇宜洛小学经典诵读(第十六期)

城关镇宜洛小学
创建于2023-09-20
阅读 21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国学经典,诵读不衰。《论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香醇而清冽;《论语》是圣贤带给我们的一曲绝唱,温馨而久远。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开启了第十六次“相伴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的读书盛宴。

李红丹老师主持本次读书分享会。并对《论语·公冶长》7-14篇内容简单做了介绍。

李谊珂老师分享的是《论语•公冶长》第七篇。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古时的出海,指的是去海外的地方,但是海外的地方尚处于没有开化的地方,且出海的交通工具是没有的,就是乘坐一个木排或者竹排,随时都可能有生命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子路愿意跟着他,也说明子路是对孔子非常尊崇的。当一个人理想得不到实现时,总会发出感慨。我们尽量量力而行的选择合适的道路,避免陷入习惯性放弃的泥潭。

李飞老师分享的是《论语·公冶长》的第九篇,在《论语》中颜回是孔子最为器重的学生,他不仅勤于学习,而且善于融会贯通,对一个道理领悟透彻,触类旁通,无所遗漏。就连素日以机敏聪慧著称的子贡都坦陈自己赶不上颜回,因为他自己对一个道理的领悟,虽有相当把握,但是还没有到透彻与周全的程度。孔子博闻广记,领悟力非凡,但还是认为自己和子贡在对道理的领悟和触类旁通上赶不上颜回。就老师不必各方面都胜过学生而言,孔子立下了表率。

李红丹老师分享的是《公冶长》第十篇,他说我们作为老师要因材施教,对于学生不能以偏概全,要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其茁壮成长,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尤其是对于部分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我们要看他的行为,而不是因为他说的话不好,而对他失去了正确的判断。

安贤哲老师根据《论语·公冶长》十一篇中的内容提出“无欲则刚”的观点。无欲则刚,没有欲望,不是指完全没欲望,人生而有欲,没有欲望就不是人了。无欲不是绝欲,而是不被欲望所支配,当欲则欲,当不欲则不欲,行止由心,无所挂碍。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在寻找自我的意义,不可能是万事如意,这本来就是一种欲望。但愿心有所安吧。

李雪利老师分享的是《论语·公冶长》第十二篇,她说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与其费尽口舌的跟他讲道理,述标准,立规矩,倒不如帮助他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他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感受自己和别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史亚丽老师分享的是《论语·公冶长》十三篇内容。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这句话是告诉我们知识学问的学习只要认真学是可以理解、记住的,但对于天道和人性是需要自己在不断积累的生活经验中悟出来的。

聂淑娟老师分享的是《论语·公冶长》的第十四篇。在《论语》中,子路给人的印象是勇猛有余,智谋不足,性伉直却鲁莽,此篇记录则反映了子路笃实践履的品质。古人强调为己之学,学须贯彻到行,才算真学。耳闻与目见,只是学的起点,行才是学的终端,而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起点到终端,正是工夫所在。只有工夫到,才能学到手。

生活虽然忙碌但我们也要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对话圣贤,诵读经典。一起感受传统文学蕴含的力量,打造精彩的人生底色。

阅读 21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