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深圳龙华-武汉硚口”科学+主题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暨“思维型科学探究实践”基地校互动交流活动在武汉市硚口区紫润小学科学实验室开展。
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由武汉市硚口区紫润小学、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市硚口区教学研究室承办,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湖北办事处协办。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熊诗莹老师、武汉市硚口区科学教研员冯建春老师、硚口区紫润小学校长余凯、副校长阳涛,以及两地科学教师共二十余人参加活动。
首先由武汉市硚口区紫润小学王俊杰老师带来研讨课《运动的小车》。课中,王老师分别通过橡皮槌敲击音叉以及小车撞击木块两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能量的存在,并确立速度与能量的关系。
在小车撞击木块探究活动时,王老师积极融合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学生平板中的共享电子表格实现大数据收集,并使学生平板与教师白板实现数据同步,引导学生利用班级数据转化成的柱状图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发现能量的大小与速度有关。
第二节课,由深圳市龙华区同胜学校的雷俊老师带来研讨课《岩石、沙和黏土》。课程一开始,雷老师直切主题,提出问题:沙和黏土是由岩石变来的吗?引导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想法。
雷老师精心设计教具学具,给每位学生发放了三种不同颜色的选项卡,并指派三位同学对全班同学的选择进行统计,以新颖有趣的活动完成大数据收集。
课中,雷老师通过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话语权,逐步引导学生验证、重构自己的想法,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学生的科学思维也得到了提升。
为了让学生充分观察,雷老师出示了让学生惊喜的数码显微镜,并指导学生使用数码显微镜进一步观察。在各项观察活动中,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完成一次又一次思维地碰撞。
接下来,两位老师争对各自的研讨课进行说课,阐述自己在备课过程中的思考与困惑。
对于两节研讨课,观课的科学老师们都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于数据处理、课程设计方面的想法,也对授课老师给予了鼓励与建议。
最后,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熊诗莹老师针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设计与实践进行了分享。熊老师结合两节研讨课,指出在科学教育中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要重视对方法的指导。
本次跨区域教学研讨交流活动,给两地的科学老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以观摩课堂为途径,以交流反思为手段,以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为目的。希望两地的科学教师在本次交流活动之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反思,继续思考科学探究实践的设计,进一步优化我们的科学课堂。
策划:冯建春 熊诗莹
文字:王俊杰
图片:孙鹏 刘虹 邹宗静 李英 苏西凤 丁菲
审核:彭红莉 余凯 阳涛 万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