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保障患者静脉治疗安全,满足静脉治疗的需要,日前,在襄垣县人民医院领导及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千名医生下基层’中的护理专家郭海燕老师的带领下,普外科成功开展了首例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技术。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作为中长期中心静脉通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是危重症及肿瘤患者不可或缺的生命线。因其使用周期长、输注药液对血管内皮有刺激等特点,准确的导管尖端位置是PICC安全使用的前提。导管尖端最佳的位置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CAJ),此处血流量大,能够快速稀释输注的药液浓度,从而可以保护血管内壁不被药物损害。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是指在PICC置管过程中,通过导丝或盐水柱作为腔内电极代替体表心电图的右锁骨下方电极进入上腔静脉获取心房P波,根据P波形态的变化探测PICC尖端的位置。
连接心电图导联线
正常心电图
置管后腔内心电图
置管后胸片定位
此项新技术在我院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PICC穿刺的安全性及精准性迈上了新台阶,同时也为了肿瘤患者等其他需要长期输入刺激性药物的病人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