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0日张诗亚教授莅临柳州市卓越校长研修班并做题为《文化传统与中国自信》讲座!
张诗亚,西南大学教育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最高金额。在任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期间,推进学科建设,其领衔的教育学学科于1998年获得教育学原理博士学位点,2002年成为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5年成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同年,他组织领导的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通过教育部验收,成为重庆市首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文科基地。
张诗亚教授的文化传统讲座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在这次讲座中,张诗亚教授分享了他对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和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的看法。
上午的讲座,张教授从“何为人?”出发引出对文华传统的探讨。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古希腊苏格拉底创立的西方文化,对比中国儒家文化突出地区文化特性。人类用来传意的“符号”,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多,并创造出了由“符号”组合而成的系统,这一系统不断发展、演变,最终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的基石。人类社会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人类教育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人是符号化的动物,也即人是文化的动物。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创造了人本身。
谈及文化传统,张教授借用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神学等知识,说道:人既创造了文化,又通过文化塑造了人。人虽然创造了文化,但当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也要随之改变,并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文化环境。人的这种改变其本质就是创新。因此,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这种改变是什么,否则无法谈清楚创新。我们曾简单地照搬进化论的说法,将这种改变说成是“适应”,这是不对的。
下午的讲座,张教授从汉字“中国”开始说文解字,详细介绍汉字的演化过程中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张老师从中国文字这微观视角出发,以谈及中国汉字造字起源与起源、近代日本词汇的传入,回顾近代造成中国汉字的发展,厘清近现代一些关于汉字问题的错误观点。张教授在讲授期间从地理学、历史学、人类学多方面向我们展示中国文字的巨大魅力,极大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张教授强调秦朝的大一统实现奠定中国文化的传承基础,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文化的定性,还通过春秋末期的越国勾践复国源自祖庙聚集国民、屈原投江在于楚国的祖庙的遭到焚毁,论证文化的无穷力量。张教授为了说明中国文字的独特性,还介绍两河流域楔形、埃及象形文字、北非腓尼基文字等文字,揭示拼音与西方英文的关联与区别。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现代化的发展,文化传统面临着许多挑战。许多传统文化形式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同时,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也越来越淡漠。因此,张教授还强调了弘扬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他认为,应该让年轻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从而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张教授还指出教育是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的关键,让年轻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义不容辞!
学员廖政华总结:
此时此刻,我手拿着话筒,内心格外紧张。原因大抵有两个,一是张教授是学界知名的大先生;二是张教授讲授的《文化传统与中国自信》内容是博大精深的大学问。我这里谈两点粗浅的认识
1.人何以为人?
张教授提出:人与动物区别在哪?从心理学实验开始说起,提出symbol是人类的符号属性,区别于动物。张教授将2500年的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创立西方文化,同时代中国的孔子创立儒文化做了对比,突出地区文化特性。并通过身边柳州柳州元文化实例,帮助我们理解symbol的内含。人如何将改进思维,去发展自我文化。我们关注过往,更在乎未来,在时代之变,人类文化符合在丰富,E-bank、E-school、E-book、ChatGPT等,求新求变,与时俱进。
2.中国何以为中国?
张教授提出“中国一词源于何处?”,何尊中“中国”造字说起。张老师从中国文字这微观视角出发,以谈及中国汉字造字起源与起源、近代日本词汇的传入,回顾近代造成中国汉字的发展,厘清近现代一些关于汉字问题的错误观点。
何蕾博士(助教老师):
第一是我们如何系统的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和现在的经济文化活动,张教授告诉我们要从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文化,更好的审视认识文化传承,在这样的基础上来传承我们的文化,发展我们的文化。
第二就是我们要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所做的教育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应该以什么样的格局来开展?我们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在何处?我想在座的各位校长都应该去反思上面的这些问题。
学员总结:
今天有幸聆听了张诗亚教授关于文化传统与中国自信的讲座,深深的被张教授的博学所折服,再次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震撼。张教授从中国文字入手,原始符号、甲骨文等,通过对文字的解读如宅兹中国、二十四节气、祭祀、戎、日月星辰、天地变化等,中华文化便如一幅鸿篇画卷舒展开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大的特点是经世致用、明体达用。中国文化之所以历久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体系,还包括实践学问,用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启发我们的智慧。要想深入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我们不应该停留在文字学习的表面,而应该深悟笃行,涵泳其中,切实与自己的生命体验联接起来,由此确立的文化自信才会深入骨髓。(钢一中 李玉彬)
原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张诗亚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文化传统与中国自信”的讲座。讲座由何蕾博士主持。张诗亚教授借用西方的神学、哲学思想、英语词根的意义、中国古代象形文字分析,深入浅出地阐述深奥的命题。 张教授学识渊博,幽默诙谐,整场讲座,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张教授的讲座很深刻,富于启迪,其中提到的许多哲学理论让我大开眼界。(钢一中 符家好)
今天有幸聆听到张诗亚教授的讲座《文化传统与中国自信》,别具一格的授课方式,以词为板书,图绘释义以及史料依据,带给我们更深茂的知识。例如 ,中字在甲骨文里的意思是“插旗”,旗是号令,是招集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到中心的行动命令。“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表明一个国家的重大事务是祭祀祖宗神灵与战争,在行军之前或重大节日之时共同祭祀,壮我军威,保佑我族,常以“祭旗”的方式号令四方。还有“符号”“科学”等字词本身所蕴含的教育哲学文化的探源,引导师生通过学习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汲取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江中学 张雅朝)
全天认真倾听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张诗亚教授讲座《文化传统与中国自信》,深为张教授的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博学折服。张教授通过说文解字“中国”、文化传统“符号”等阐释文化传统和中国自信的深刻内涵,理论联系实际,举例通俗易懂,更坚定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化自信的信念。(六中 彭风华)
张教授的讲座不是说教式的、告诉我们要怎么样做到文化自信。他是通过讲文化本源,文化背后的问题,再加以比较,让学员由衷地感受到领悟到为什么要文化自信。这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要求是。不是教会学生知识和能力,是通过引导探究研究本质问题,让学生学会、悟到。(二中 陈致富)
责任编辑:龙城之光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