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秋风起 寒露至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7个节气,也是标志秋天的第5个节气。俗话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节后,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集天地之精气的露珠,冷寒而将欲凝结,放出微微的寒光。如果说白露是诗意的,那么寒露就是美丽的。在二十四节气中,“寒露”二字最是冰清玉洁。寒露之后,雨季的喧嚣归于宁静,烈日的火热归于萧瑟,露寒而冷,繁华不再。
到了寒露,中国各地已全面进入秋季。北方是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天冷露寒;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而东北和西北地区,则四野萧瑟、时见早霜,即将或已经进入初冬。
02
寒露时节三候
农历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15天,其中又等分为三段,各有按语以描绘整个节气的气候特点。寒露也有三候,分别是: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一候鸿雁来宾
寒露之日,“鸿雁来宾”。鸿雁白露节气已经开始南飞了,此时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小知识:飞行的雁群为什么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队列?
原来,这种队伍在飞行时可以让雁群省力。最前面的大雁拍打几下翅膀,会产生一股上升气流,后面的大雁紧紧跟着,可以利用这股气流,飞得更快、更省力,从而有利于整个群体的持续飞行。
此外,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后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大概是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古人认为雀鸟感知寒风隐藏踪迹,入海化而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再五日,“菊有黄华”,华是花,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
03
寒露时节习俗
登高习俗
寒露时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是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这个节气往往与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相遇。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有这个重要习俗——邀约亲朋,登高望远。
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饮食习俗
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04
寒露养生注意
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饮食上,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夜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暖。
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
养生的重点仍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饮食注意
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
起居注意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在这多事之秋的寒露节气中,应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
这时不要露出皮肤,避免寒气侵袭。所以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当添加衣服。虽然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对老年人和一些慢性病患者,这一规则并不适合,容易“冻”出病来。尤其是足部,更应该注重保暖。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个心脏,离心脏近,血液循环不好,保温做得不好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抵抗力下降。所以,换掉凉鞋,穿上有保暖作用的鞋也非常重要。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可多睡1小时,缓解秋乏。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05
节气生活
寒露时节
昼夜变凉
梧桐落黄 秋菊飘香
让我们一起看看
孩子们在做些什么......
寒露知多少
老师们通过晨谈、品茶、绘画、故事分享等形式帮助幼儿了解寒露节气习俗和气候特点。
寒露绘菊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天气冷了,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傲然挺立,绽放金灿灿的花朵,成为秋天最美的一道风景。孩子们观赏了菊花,并用绚丽的色彩来添画菊花,孩子们在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中,快乐地表达着自己对寒露的理解。
茶语时光
谭老师把泡好的菊花茶拿给小朋友品尝,看着他们绽放笑容的小脸蛋就知道,和小伙伴们共品菊花茶也是一件开心又幸福的事,别有一番风味。
今日寒露,孩子们通过探索操作和自身的体验,感受寒露节气的奇妙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相信通过节气活动的播种,在孩子们的心中早已埋下一颗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我们也相信孩子们进行有趣的寒露节气活动的同时,也在憧憬着未知的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