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课堂风采 促教师成长——盐池县第六小学三年级语文组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听课周活动

Bubble🌬
创建于2023-09-20
阅读 25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提升教师的课堂执教能力,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盐池县第六小学开学第三周进行了听评课活动。校长积极组织并全程参与,全体教师积极配合,精心准备。

        本次活动授课老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老教师能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能注重一个“实”字。

        年轻教师课改理念比较新,教学手段新颖,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田玉英老师执教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田老师从课题入手,让孩子了解金色巴掌就是梧桐树的落叶,并引导学生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这样,一方面注重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课堂中,田老师能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而后放手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其他难懂的词语。本节课流程设计自然科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在语言品味方面,紧扣课文资料展开,张弛有度。从课本、课内再到课外,循序渐进,拓展延伸。

  李娟老师执教的课题是三年级上册的《赠刘景文》这一首古诗,在新课标的规约下,本课的教学设计了情境导向和文体导向。

        第一是情境导向。在开课初李娟老师设置了任务情境即你的朋友刘景文仕途不顺,心情沮丧,作为朋友的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安慰他,请你说一说。让学生通过情境会对这一首古诗有更为亲近的感觉。

        第二个是文体导向。这一类诗句是苏轼对朋友的劝慰,但是学生要通过意向来领悟这一些情感是有难度的。所以李娟老师在设计课的时候便有了问题导向的自觉。

  黄思佳老师执教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黄老师讲解这首诗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黄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

  杨丽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是一片洋溢着诗情画意和童真童趣的散文,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为引子,带出了后面几个自然段;构段上,第2、第3、第4自然段分别由一两个句子领起,接着进行分述,具体描写秋天,层次分明,所以在教授时引导学生去找出每一段开头的第一句,最终引出了总起句的概念,同时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把秋雨比作钥匙?形象地写了秋雨开启秋天的大门,将人们从炎热的夏季引入凉爽的秋天。通过朗读,寻找句子中隐藏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去体悟语言的生动,感受秋天的美丽。

  杨凡老师执教的《夜书所见》,在整首诗的教学中,根据教学重点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法、步骤。课堂上,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学这首古诗。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孩子们从学诗题、理解诗意到感悟诗情都很积极。

  付金晶老师指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学生对学习本篇课文充满了热情。付老师在教学时,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

        在本课教学中,付老师根据课文的特点,从整体出发,结尾段切入,抓住统领全文的中心问题“为什么小兴安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展开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付老师读与评相结合。使学生在品评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阅读 25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