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四小梅傲高寒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研纪实——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东西湖区科学教研活动(科学质疑能力的培养)

创建于2023-09-20 阅读1361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研讨如何深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2023年9月20日举行了由东西湖区教育局教研室主办,东西湖区凌云小学承办的科学主题教研活动——科学质疑能力的培养。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精彩课堂展示、交流研讨、教研员姚文勇老师做总结分享。

环节一:精彩课堂

        第一堂课由凌云小学梁瑾老师执教《光是怎样传播的》。本节课梁老师通过手电筒形成的光斑为切入点,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光的传播上,并大胆放手,请学生围绕“光是如何传播的”这个核心问题,结合课前准备好的黑白卡纸、卡座、手电筒等材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各小组选出代表交流自己的方案,学生们也对不同的方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营造出敢于质疑的氛围。在梁老师和全班同学共同探讨后,确定实验方案并明确实验要求和安全事项,最后各小组都顺利完成了实验,并能通过实验过程和现象清晰的认知到光沿直线传播。

        梁老师从事科学教学多年以来,一直不忘继续学习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熟练使用投屏和flash动画等工具,对课堂和学生的把握松弛有度,为我们呈现了一节既有思维碰撞,又有严谨论证的课堂。

        第二堂课由将军路第三小学郭灵芝老师执教《混合与分离》。本节课开始时郭老师向学生展示了食盐和绿豆,食盐和沙子等混合物,开门见山的点出本节课的课题,并给学生创造了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并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筛子分离绿豆和食盐、过滤分离食盐和沙子、蒸发分离水和食盐三个实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物质的特点,以及如何利用颗粒大小,可溶性等特点进行分离。并且在每一个环节中,都预留了让学生自己发表想法的时间,学生们对实验现象各抒己见,这个过程也强化了学生对“根据物质特点进行分离”的认知。整个课堂流程设置清晰合理,环节层层递进,课堂氛围热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体现出郭老师出色的执教能力。

环节二:交流研讨

        课后,老师们踊跃发言,纷纷对前两节课发表自己的感想和提出建议。“要教会学生质疑,教师自己要先会质疑”,老师们从对核心概念和学业要求的不同见解,到平时上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和习惯,再到课堂上具体环节的实施方案,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既探讨了大方向上如何理解课程标准,把握课堂教学,又针对“科学质疑的培养”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以下是部分教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感受:

        吴家山第四小学吴天老师:“在梁瑾老师执教《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中,为了营造出敢于质疑的课堂氛围,梁老师以手电筒形成的光斑为切入点,让孩子们紧紧围绕“光是如何传播的”这个核心主题,利用手头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让各小组热烈自由得争辩,交流。在梁老师和全班同学共同探讨后,孩子们不仅仅学习到了光以直线传播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敢于质疑的科研态度。第二堂课由郭灵芝老师执教《混合与分离》。本节课开始时郭老师向学生展示了食盐和绿豆,食盐和沙子等混合物,开门见山的点出本节课的课题。这节课让孩子们动手环节较多,并且每个实验的材料选择确实非常到位,不仅很好的呈现了课堂效果,而且易于获得,非常值得其他老师借鉴和复制。课堂的三个小实验难度的层层提升的让学生在受到启发的状态下,可以将课堂难题逐个击破,获取自信心,并且遇到不同看法时,还敢大胆质疑,这种求真精神的培养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整个课堂流程逻辑清晰,郭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和有力,不急不徐,不卑不亢,让人如沐春风,值得学习。”

        常青树实验学校三店校区汪璐璐老师:“今天的两节课内容充实,逻辑清晰,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教师上课的节奏把握的很好。郭老师的混合与分离一课让我印象深刻,郭老师特别加入分离绿豆与食盐这一环节,用筛子分离时让直播学生上前操作的画面,学生参与感十足,也为后面分离食盐和沙做了铺垫。整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逻辑性强,回答问题时都有理有据,值得我去学习。”

        将军路小学陈媛老师:“今天两节课让我学到很多,第一节,梁老师《光是怎样传播的》,老师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设计让光斑出现在屏上的方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孔的大小、位置、手电筒照射的角度等,在这一系列的设计与思考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整学生活动进行了18分钟,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学生探究的时间较长,而研讨时间有点少,应该给学生更多的研讨时间去展示学生实验后的成果。第二节课是郭老师的《混合与分离》,郭老师在教材上有创新,在探索环节增加了一个分离绿豆和盐的演示活动,由简到难的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整节课设计很丰满。唯一的遗憾是对于安全方面还要更加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隐患很大,还是建议为操作员准备护目镜,以防止实验中出现安全问题。”

        吴家山第六小学梁城老师:“今天听了研讨课《光是怎样传播的》,梁老师的这节课展示了骨干教师的深厚教学功底,对于课堂的把控水到渠成,不急不慌,稳中有序,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大胆”,敢于相信孩子,敢于让孩子自己尝试,整个探究过程学生们全程参与,自主设计和实验,最后的探究结果很顺利的就呈现了,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课前做足功课,充分了解孩子,就能更好的把握课堂。接着,听了青年教师郭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的《混合与分离》,整节课充满了童趣,学生们仿佛被一根挂满问号的线牵着走,大胆的质疑,贴合生活经验的鲜活例子,一一呈现,使得课堂丰富多彩,郭老师的设计花了心思,问题都恰都好处,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指令清晰,问题适合他们的思维发展,整节课精彩纷呈,师生互动热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恒大嘉园田园校区吴巧丽老师:“今天听了郭老师的三年级《混合与分离》一课,这节课不松不紧的节奏和轻松愉快的氛围不仅感染了上课的孩子们调动自己的思维,思考科学问题,而且也让旁听的我感受到了思维型课堂的美妙和精彩。在这堂课上我主要学习到了这几点,探讨环节有来有回,交流表达有理有据,指令下达明确清晰。这些都使得孩子们有惑可思,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最终走向了学得其所。当然一节课有舍有得,注重的方面不同,课堂的走向也会不同,还是可以多多研究。总之,这一次教研受益良多,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

        金银湖二小李丰亚老师:“今天的两节课都非常精彩,从课堂上学生表现出的科学素养也能看出学生平时的科学课学习到很多。梁瑾老师执教的《光是怎样传播的》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去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日常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实验后的讨论,要抓住现象,让学生说实验过程、发现、问题、经验等,让学生的研讨更有深度。郭灵芝老师执教的《混合与分离》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学习不同的分离方法,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学生课堂上的发言也非常精彩。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上,教师还是要敢于放,特别是让学生多说,不要过早介入,让生生互动、生生质疑变得多起来。”

        金银潭小学胡浩老师:“在《光是怎样传播的》这节课中,梁老师教学设计逻辑清晰,教学重点突出,在实验设计环节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研讨交流中体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能力。在《混合与分离》这节课中,体现了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构思,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特别突出的点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在思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学课堂中展示了科学的味道,在交流研讨中充分培养了学生质疑精神和论证能力。”

        将军路第四小学张贝老师:“梁老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生活经验,直接进入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学。在探索部分大多数时间都交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郭老师加入“分离绿豆与食盐的混合物”这一环节,学生更顺畅地进行后面的学习。教师在备课时,适当地处理教材,教学中把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探究交流,学会捕捉信息,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等等都是我需要慢慢学习摸索的。”

        金银湖小学袁茗老师:“本节课,郭老师准备充分,课程条理清晰,课程流程完整流畅,准备十分充分。并且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十分考究,书本上采用的是过滤袋,不易购买和携带。郭老师采用小口径的玻璃杯和滤纸来进行过滤,效果很不错。并且,在后续蒸发食盐水的实验,实验结果很明显,预留了充足的时间来引导同学们归纳分离食盐和沙依据何种性质,课程任务完满完成。但在蒸发实验中应让同学们带好护目镜,以防析出的食盐飞溅入眼内。”

环节三:教研员总结分享

  最后,区教研员姚文勇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分享。首先,姚老师对两位老师的教学亮点给予了充分肯定,两位老师都围绕培养学生科学质疑的能力这点精心设计课堂流程。同时也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二、形成学生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状态。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同意见时的交流方向。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有方向的去掌握这些教学方法,切实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落实好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

阅读 13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