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资料是属于公有制,因此儿童也是公有的,那么教育对每个儿童来讲机会都是均等的,没有任何歧视和差异,所以主要体现了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始社会时期没有学校,都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给儿童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属于第一次结合。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儿童只能学习相关的生产、生活经验,并且只限于模仿、口耳相传等方式来获取经验。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1)夏商: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朝,学校名称分别为庠、序、校,此时教育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
(2)西周:出现国学和乡学。国学设置在诸侯国内,乡学设置在地方,主要是以官学的办学形式为主,面向奴隶主,呈现出政教合一、学在官府的特征,体现了阶级性的特点。那么在这一时期,是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要内容,其中核心是礼乐。
(3)春夏战国:春秋时期私学兴起,可以自由讲学、自由办学,打破了西周时期学在官府的限制,教育开始面向所有人。进入到战国时期,私学繁荣,出现了以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为主的显学。
(4)汉代:官私并行。在这一时期实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把儒家思想摆在了正统地位。
(5)隋唐:出现了六学二馆,不同等级官员进入到不同的学校进行学习,体现了等级性。在选拔人才制度方面,建立了科举制。
(6)宋代:书院盛行。学习内容是以四书五经为主。
(7)明清:明朝时期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到了清朝末年,科举制废除。
在古代社会,春秋和战国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分界点,在奴隶社会时期,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教育具有等级性。其次,奴隶社会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封建社会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在古代社会,出现了学校名称,教育成为专门的社会职能,那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这是第一次分离。
2.西方古代教育的发展
(1)古埃及:有僧侣学校、文士学校等,教给学生文字、书写、执政能力等,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定的官吏,即呈现了以僧为师、以吏为师的特征。
(2)古印度:根据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等级最高的是婆罗门,所以在这一时期掌握《吠陀》为主的经典教义。
(3)古希腊:最重要的是城邦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斯巴达重视军事体育教育,通过军事教育把人培养成为军事人才,特征是尚武;雅典注重身心和谐发展,特征是崇文。
(4)西欧中世纪:出现两大学校名称,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重点掌握教会学校的学习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学校的七技简单了解即可。
三、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1.近代教育的特征
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表明国家开始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
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最早是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换句话说普及教育的口号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
③教育的世俗化。强调教育要与宗教相分离,摆脱宗教的性质。
④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国家开始通过立法来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
⑤出现了双轨制。英国是最早出现双轨制的国家。
⑥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在古代,虽已出现学校名称,但还没有正规的教育制度。进入近代社会后,出现了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
对于近代教育特征,大家可以用口诀掌握:公立初十有双喜。
2.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简单来讲就是活到老,学到老,不管多大年龄都要进行学习。不仅包括了正规教育,还包括非正规教育等多种形式。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教育必须要面向所有人,让每个人都能有受教育的机会。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机会对每个人来讲都应该是均等的,体现在三个方面:起点均等、过程均等、结果均等,可以分别对应到入学、升学和就业。此外,还能体现在自主权的扩大,尤其在现代社会实行新课改后,国家开始倡导三级课程管理,出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除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都可以编订课程。
第四,教育的现代化。与教育的单一性、统一性相对立而言。倡导培养目标多元化、课程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第五,教育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人的思想现代化和技术手段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