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新城实验学校“我们的节日——中华节日说之中秋”

辉呀辉
创建于2023-09-20
阅读 31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送走了炎炎夏日,我们迎来了硕果累累的金秋,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秋节,感受中秋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丰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镜湖新城实验学校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华节日说之中秋”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中秋节的起源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同学们身着传统汉服,介绍展演中秋起源

中秋节的神话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翩翩起舞,演绎中秋神话传说

中秋节的民俗

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一切活动均围绕着月亮这一主题,吃月饼、拜月、供兔儿爷等,在汉代已普遍崇拜月亮,古代帝王祭祀太阳,也祭祀月亮。北京的坛为祭月的建筑,月饼象征着全家团圆之意,这种象征明代已经开始。

      农历八月十五,恰处一年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是夜,月亮圆而亮。东晋时,在隶属于南京的牛渚(今采石矶),高士谢尚、袁宏于中秋之夜泛舟江上吟诗赏月,故而有了"牛渚玩月"这一佳话典故,且对中秋赏月的形成影响颇大,至宋代,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明清以降至民国时代,中秋节成为盛大节日,解放后,民间仍盛行中秋赏月、吃月饼、点花灯、吃团圆饭等。

表演中秋民俗,品茗赏月食中秋糕点

                   

  本次中秋节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增强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

     花好月圆,浓情中秋,恭祝大家中秋快乐!

图文:德育处

初审:刘艳艳 王国圆

审核:唐晓俐

终审:蒋文辉

阅读 31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