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的端午是亲切而祥和的,热烈的龙舟赛不是每年端午都会进行。当带着粽叶清香的各式粽子和大个头的青白的鸭蛋摆满便民街小巷的时候,这节日的氛围便逐渐浓郁起来。但这两样信物是会在端午节前后延续很长时间的,真正让人紧迫起来的是端午节前的艾蒿。
在端午前两三天,大清早就有乡民用小推车推着满车的艾蒿在小巷口等着了,早起的大爷大妈便陆续围拢来,手上除了青椒黄瓜茄子毛豆便多出两把艾蒿,挂着露水,带着清香,街巷便是满满的烟火气息。端午那天,小区单元楼里很多人家大门两边都挂上艾蒿,更别说乡间农户,粽子可以不包,鸭蛋随时可吃,但艾蒿却是端午节的标配。
小时候端午割艾蒿挂艾蒿是爷爷的专利,后来是母亲。他们会在端午前一两天割很多,然后铺满门前稻场,晒干后系成小把子堆在屋后通风的地方。别小瞧这端午艾蒿,作用可大着呢!我小时候皮肤不好,光腿在草丛绊过便会奇痒,爷爷会用一些陈年艾蒿加上陈年大蒜梗和干车前草熬水,然后擦洗,不仅止痒,还会让皮肤光洁如初,抓伤不会留下任何疤痕。夏夜在满天星光下,躺上一把竹躺椅,吹着习习凉风,听着爷爷讲古,有时候爸爸会拉一会儿二胡,哥哥开心起来也吹笛子。但讨厌的蚊虫总会在人渐入梦境时来偷袭,增添夏日的烦躁,母亲就会把预先准备好的艾蒿把子点燃,说来也巧,那缕缕艾烟让蚊虫避之不及,却也能让人悠悠入梦。
如果说艾蒿仅仅是趋趋蚊虫,那就大大埋没了它的功 能。我曾在哪本书里读到古代军队利用艾烟找水源的故事,当时还不是很理解和相信。但艾灸的功效我是有真实体验的,艾灸师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熏烤人体的穴位除湿气通经络,以达到保健治病的功效,我曾坚持了一段时间,别的不敢说,但肩颈酸痛得到很好的缓解。
但艾蒿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前收割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打听过中医,说艾蒿在初夏得到阳气的滋养,端午节前艾油含量最高,药性最强。我知道,中医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纲辩证为基本理论,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来自自然。就如这青青艾蒿,她来自自然,简单、朴实、实用,就是屠呦呦的诺贝尔奖也没有给她蒙上神秘的面纱。
端午的艾蒿,你给乡村、街巷带来朴实的烟火气,你给人们送来安康和祝福。我想,即便是伫立在江边的忧郁的屈原,看到这大一统的天下,国泰民安,也应该释怀了!
母亲在晾晒艾蒿
陈年的艾蒿